1月1日,沈阳故宫博物院“锦绣华彩—院藏清宫织绣展”开幕,清朝皇帝冬季朝袍首次亮相。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距今近400年历史,贮藏近20万件清宫御用物品和内府秘籍。
记者当日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展出了60余件清宫织绣文物,包括服饰、材料、陈设用品、书画四大类。其中服饰有成衣、冠帽、佩饰等;材料有缎、绫、罗、绸、缂丝等;陈设用品有铺垫、椅披、围幔等;织绣书画是以书画、诗文为蓝本,运用织、绣等工艺技法加以艺术再现,装帧形式有轴、卷、册、条屏、镜心等。
首次展出的“清明黄江绸绣金龙出锋夹朝袍”为清帝冬季朝袍,袍身绣刺云龙、十二章纹,袍襟缀鎏金圆铜扣五枚、披肩缀鎏金圆铜扣一枚。由于朝袍没有口袋,因此清帝腰带常挂荷包、香囊、扇袋等实用装饰物件。
在清朝皇帝和后妃日常穿戴方面,一件清帝“清红呢料行袍”颇具代表性。狩猎曾是满族先民赖以生存的方式,为适应骑射需要,满族创造性地缝制出行服。其右侧衣裾短一尺,骑马时可将短裾系扣解开,扣系腰际利于腿部活动,平时短裾与下部掩襟扣系,作常服使用。后妃便服的色泽纹样绚丽多彩,从绦边镶滚和明黄用色上,可反映出清代后妃之间的森严等级。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清代宫廷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方便实用,便服缤纷竞妍。其产自江南的江宁(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官营织造局,代表了清代丝织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本次展览对于研究清代服饰制度、丝织品织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民众亦可从中领略到清代的历史文化、宫廷生活、艺术审美等方面内容。展览将持续至2月23日结束。
会然个展呈现“新桐初引”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选择,接受和创化——读李连志水墨画《天堂》系列
画家要背着画板“为民写真”——记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
众家研讨刘知白艺术
建设美丽中国宋斌中国画作品展在京举办
长共水云连——致董小明杭州个展
乔迁艺术展回归大地
委内瑞拉当代绘画展
画家张坤为“最美乡村教师”捐款
现代水墨八人展举行
澳大利亚当代影像:移动中的身份
于成松肖像画将在德展出
书画春晚迎来“大美之春”
杭州民进书画院首次“迎新春书画展”
第三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举办
我国美术馆亟待加快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书画展举办
“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在沪举行
刘国松回家乡青州展现代水墨
中国美协少数民族题材系列专题展透视
闫禹铭的山水画
李小可作品展绘就水墨家园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在意开幕
凝固的乐章——曾竹韶肖像雕塑特色
民营美术馆:先谈生存再谈发展
玉雕作品展现“屯美流远”
寇宗鄂艺术馆开馆
青年画家栾海伦在意大利举办个人画展
丁观加:真真切切情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