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丝路之魂”文物特展,观众观看石窟石像画像。
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天,共有1万余名观众入场观展。为此,成博派出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安保人员维持秩序。
当天早上8点过,成都博物馆前已排起长龙。经过媒体连日报道,不仅成都本地人,包括南充、眉山等地也有“博物馆粉”专程赶来观展。排在队伍首位的郫县小伙子,早上6点过就起床,只为尽早入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每个展厅都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公众观展,并且提醒拍照的观众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减少光线对文物的损坏。兴致勃勃的观众对此次前所未有的展览赞不绝口。成都观众刘劲感叹道:“敦煌临摹的壁画和彩塑,比到现场看还真切、过瘾!”他表示,一天时间看展根本不够,“丝路展文物和敦煌艺术展,等周末再过来慢慢看。”
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尽管是工作日,但观众观展热情高涨,从早上9点至下午5点,入场的观众络绎不绝,首日观展人数就超过1万名。观展高峰预计在元旦节到来。
由于成都博物馆实行了每日限流,工作人员呼吁观众尽量在网上预约,避免出现到现场缺票不能入场的情况。
此次展览将展至2017年4月10日。(记者 吴晓铃)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组图)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组图)
风格与弊端
鲁虹:大陆新水墨的形成与发展
名人书法不可一荣俱荣
画展开幕式别那么闹哄哄
为艺术的生存:为精神的存在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组图)
评论:文学翻译大赛不妨多一些
直面生活的写生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组图)
何桂彦: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焦虑
艺术创作越是个体的就越公众
肖像画是美术史绕不开的盆栽
大师泛滥,你说我说
“文人书法”、“我书即文献”与“书法文献学”
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会通求变(图)
莫让雕塑再受伤
名人书法未必都有毒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
马克
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何没有宫崎骏诞生
跟风“大黄鸭”显中国文创匮乏现状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组图)
关于书法写生的思考
欧美的中国书法研究已不如从前活跃(组图)
李昆武:画出来的人生
留住毛笔字的文化基因莫让传统文化失传(图)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