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2016年7月20日下午18:00,由上海大韵堂艺术馆与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携手推出的“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当代非遗艺术展在上海大韵堂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围绕竹木类和织绣类非遗手工艺展开,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人们创造的具有智慧物件,从生活本源出发,旨在挖掘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以及设计智慧。聚集了上海艺术类高校承办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的成果,包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三所学院在两年的时间中对非遗研培计划的教学成果和学员优秀作品。更有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织绣传承人携带精湛的传统织绣作品、盛装出席开幕式,与观众见面。
主持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青联会会长毛冬华
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
织绣研修班学员代表、贵州省省级刺绣传承人张媫
上海大韵堂艺术馆执行馆长 陆佩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教授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仓平教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上海视觉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闵杰女士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杨庆红女士
开幕式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青联会会长毛冬华女士主持,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女士,织绣研修班学员代表、贵州省省级刺绣传承人张媫,上海大韵堂艺术馆执行馆长陆佩燕女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仓平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上海视觉时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闵杰女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杨庆红女士分别致辞。其中上海大韵堂艺术馆执行馆长陆佩燕女士开幕致辞时表示:“随着对外开放和人们对越来越多外来事物的认知,传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回归。一方土地养一方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前人和祖宗们留下的生活智慧,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这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印记。但是怎样重拾传统,把它挖掘出来,以当代的理念来和它碰撞、融合,共同激发起更加艳丽的火花,这是需要我们现代人用现代的智慧去探讨和尝试的。智慧的设计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而最后必将回馈与生活,感谢PACC为此作出的不懈努力,而我们大韵堂艺术机构将依然一如既往地为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积极地作出自己努力和贡献。”
在开幕过程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汪大伟院长颁发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织绣研修班学员证书,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副书记颁发课程纪念光盘。
本次展览看点众多,不仅通过传统的非遗生活品和当代设计品两者对照反观的方式呈现出非遗手工艺品的发展脉络,而且恰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的结业成果展,展品的数量规模与精美程度都达到一定高度。
展览现场1
“临时症候”群展
“时间截面”樊晖艺术展
鉴别“古铜锁”有秘诀
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将开幕(组图)
烟标纪念我国民族运动盛会
“如逢花开 礼赞七一”李宗秀、吴嘉茵、陈燕洁、吴玉茵书画作品联展
邵天华篆刻书法艺术展在中天美术馆开展
见字如面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展览
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携“丹心谱”回山东办展
942万抢险加固楼兰古城三间房和佛塔遗址(组图)
不二美术馆在798艺术区开馆 首展“雪山圆相”当代艺术展
“丝路绽放”燕娅娅油画作品展
“谜叠”赵怡文作品展
“石影墨痕”南北名家文房石画展
“搬屋”群展
“圭山”毛旭辉和学生们
细节决定品味
青铜器鉴定小知识
纸间回想 | 中国当代纸本绘画群展
听潮乐 看潮州木雕
“同舟风雨”金城家属为纪念金城同志捐赠书画文物展
老银器鉴别
“小康路上”讲述广东变化
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捐赠后首展
“文博+游戏”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亨利·马蒂斯纪念展
“渺”汤杰个展
从展品盒子到文化空间
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启动
“城市记忆拾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亮相六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