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
2016年11月2日“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项目系列展览将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冯平山楼二层)隆重开展。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程保忠、郝量、康春慧、刘琦、彭剑、秦艾。据悉,此次展览为期两个多月,2017年1月8日结束。
展览策展人:吴秀华、陈琳 学术主持:赵力、罗诺德
郝量 一瞬 133x68cm 绢本重彩 2014
“思古”、“怀古”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重要母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便来源于这种对“往昔”无处不在的崇敬和遵从。但作为本次展览题目的“思古”所要讨论的并非这种古典意义上或文学性的复古创作,而是希望以水墨创作为切入点,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背景之下,对于“古”的重新认识与呈现。
康春慧 觚哉之一 66x47cm 设色纸本 2016
从目前代表性的当代水墨作品来看,作为创作来源的“古”主要包括物质文化、文本和艺术史传统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层面的“古”主要指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古代物品,或仿拟古物、能够令人联想到久远历史年代的物品及其局部,如服饰、器物、织物纹样、建筑及建筑构件等。文本层面的“古”既指经典古文篇目的文本内容,也指由内容生发出的联想及创作题材。作为艺术史传统的“古”含义及层面更加丰富,并且不限于中国艺术史传统——在青年一代水墨艺术家的创作中对亚洲其他国家及西方古典艺术的借鉴并不鲜见。其一,古代绘画史上的经典图像及题材;其二,各历史阶段古代绘画的典型图式与风格;其三,古典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倾向或所谓“古意”;其四对笔墨旨趣的追求(特指中国传统绘画范畴)。“思古”则意味着对这些视觉资源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反思、吸收和重构过程,以及最终在创作中的呈现。具体到每一位艺术家创作的个案,这一过程及呈现都十分复杂而精妙。
刘琦 幽篁 187x97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4
本次“思古——中国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对于“古”的独特理解及多元呈现,提醒我们“复古”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水墨一个不容忽视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中国艺术史上的任何一次复古运动,当下青年一代艺术家对“古”,即文化传统的认识充满反思精神,并更加开放与包容,对于非中国传统的艺术史资源能够无差别的接受与借鉴,且不一味厚古薄今。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一代水墨艺术家正逐渐摆脱水墨“主体性”认同与建构的焦虑,正向着真正自主、自由的创作表达方向前进。
秦艾 借山吟 108x81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6
中国式申遗的背后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
乱盖收藏印并非霸气 是艺术审美出了问题
行为艺术:什么行为?如何艺术?
中国瓷器的尴尬处境
文物建筑与优秀历史建筑有何异同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
专访画家薛邃:古味天趣 格物致知
油画本土化:画中国人的油画
书画界肥胖哮喘病正流行
艺术教育改良刍议
动漫展上难觅中国原创:拿来主义能混多久
钟国康:万绿丛中一点红是美学的主心骨
杭春晓:画无中西与画无古今
中国水墨艺术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图)
胡智勇:成化斗彩珍品不只有鸡缸杯(图)
华义武:流散文物亟待承认
文物不是私人宠物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
傅中望:当代艺术的审美推广(图)
王嫩:古典写实手法的传承发展(图)
贾又福忆恩师李可染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
范美俊:王羲之不是书法家
杨佴旻:在宣纸上试验表现油画的色彩
考古神童为何难逃伤仲永式宿命
当代水墨板块轮动机构积极挖掘青年水墨艺术家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传统文化复兴:李文培以水墨抒京剧魂(组图)
蔡国强:永远刚出道 在冒险 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