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这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
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 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恤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中国古代壁画亟待保护 人才匮乏为最大瓶颈
纪念陈之佛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关于“中国画的现代变革”的对谈
刘瑞明入选《中国书画形象大使》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入选作品名单公示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在福建连城揭牌开馆
“首届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开幕
蔡国强荣获世界文化奖绘画类终身成就奖
“贾广健艺术馆”揭牌仪式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画求熟外生——王保安印象
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举办
老一辈美术家文献整理抢救迫在眉睫
力群百年诞辰 木刻原版捐赠中国美术馆
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在京成立
卢禹舜:国家画院要出作品、出人才
刘岳林书画献慈善爱心
周荣生中国画:传承马上文化 描绘塞外风情
张永和展览诠释“唯物主义”
“影像•新奥——新老照片展”在北京开展
电视艺术家在天津展书画
中国美术馆提出全新理念 新春汇聚十馆群珍
“湖南百年”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面世
那达慕大会期间将办多项书画活动
九城联展作品昨日全部抵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亮相
"民族情"中国友联画院画家新疆采风活动侧记
一个观看王璜生的视角
“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推出海南作品展
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