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源网络
到古董地摊上去淘宝,是很多收藏爱好者常做的一件事。闲了到地摊上逛一逛,淘到几件自己心爱的藏品,那份喜悦无以言表。但是作为藏家,到地摊上淘宝时,也要懂得一些“摊淘规则”。
一忌是“漏”皆捡。有相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逛古董地摊时,都抱有“捡漏”的心态,因为地摊上的藏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说不准哪件就是珍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俊士”。殊不知常逛地摊的人群中,虽不乏“芳草俊士”;而卖家之中更是藏龙卧虎,很多人是行家里手。在这种夹缝中去“捡漏”,成功的几率能有多高?尤其是随着收藏事业的迅猛发展,当下几近“全民皆藏”,捡漏的几率就更小了。因此,收藏爱好者在逛地摊淘宝时,切忌奔“漏”而去、唯“漏”而淘,否则,很容易交一笔昂贵的学费。
二忌精粗统收。有些收藏爱好者在地摊淘宝时,看到喜欢的、稀奇的、未见过的藏品就贸然买下,有些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仿品,但觉得其形制奇特,就自己凭仅有的收藏知识“上纲上线”,慷慨解囊,一收为快!其实,大多数现代仿品都存在瑕疵,尤其是粗制滥造的东西,更是既无艺术性,又无升值空间,根本就没有收藏意义。而且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收藏行为,很容易使收藏者成为“收购站”、“保管员”:藏品不系统,无分类,缺主题,乏精品。这种收藏方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和乐趣。
三忌轻信“故事”。有些摊主为了推销其藏品,经常会编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来“忽悠”淘宝者。如摊上的某某藏品是清代宫中太监赠送摊主的祖父作工钱的,某某藏品是数十年前修公路迁坟时从汉墓里挖掘出来的,诸如此类。其目的就是给某件藏品罩上一层迷人的光环,以提高其“身价”,表明其“身份”的正统性。这些故事情节离奇,讲得惟妙惟肖,编得天衣无缝,往往有淘宝者信以为真,重金求购,结果中了摊主的计。因此,淘宝者在逛地摊时,要凭自己的知识、眼力去逛,不要听“故事”,更不要为那些乱七八糟的情节所左右。故事再新颖,终要看藏品!
四忌“敞口”品评。在地摊上淘宝时,不要随意点评某一件藏品,尤其不宜评判某件藏品的真伪。如果淘宝者看出了藏品的端倪,也尽量不要说破,自己不买就是了。给摊主揭了底,不但断了摊主的生意,还容易惹火上身。其实,地摊上的藏品本来就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逛摊淘宝,玩的就是心跳!
五忌不懂“规矩”。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逛古董地摊时,也要初略掌握一些“行规”。譬如不能“截交”——买卖双方正在就某件藏品进行议价时,淘宝者就不宜“中间插一杠子”,抢了他人的生意。设若也想买下那件藏品,必须得等双方未谈妥后,再去与卖主交易。人家那厢谈得正欢,你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这种作法叫作“吃生米”,轻则口角,重则拳脚。再比如,当淘宝者向卖主询问某件藏品的来历和价格时,不要手插衣兜随便用脚踢着藏品问。这种傲慢的行为,既是对藏品的轻慢,又是对卖主的侮辱,同时还是对收藏业的不尊重。因此,经常逛地摊者,要多知一些“行规”,有礼、有节、有理、有利地逛地摊。其实,逛摊淘宝,有时也能看出收藏者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吕新民与他的乐天书画社(图)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的身体审美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
评艺术家张火丁复出:生活不入世 艺术才入流
专家谈功甫帖真伪之争:真伪鉴定并无统一标准
孩子写字漂亮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历史
康斯坦布尔:欧洲风景画的奠基者(图)
由“画家书法”说到“画家卖字”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
评委的标准不一定是艺术的标准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
艺术中的璀璨烟花(组图)
从“四王”入手,敬畏传统(组图)
邵大箴:他不回避他的艺术要走向市场
且读且画(组图)
尤洋:如何定义未来的艺术机构?
中国现在没有真正的当代水墨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组图)
国博:历史与艺术并重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组图)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
书法欣赏的五个Jing
国内艺术节频现:究竟是谁的节日
王明明:画院要出人才,才能出精品
2017年长春光华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高斯洋:中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美术馆
徐家玲:说文人画
皮道坚:当代艺术绝非全是观念
期望白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