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入口
4月29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自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四僧”书画作品。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对于绘画的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展览将从今天延续到6月28日(周一不开放)。
展厅入口展厅入口
故宫武英殿“四僧展”现场
故宫武英殿“四僧展”现场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主张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师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现“天地之万物”。
“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门,开始书画创作,豁达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归宿,可谓是“殊途同归”。
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虽同在佛门从事绘画创作,却各自形成具有强烈的个性绘画风格,又可谓“同途异趣”。
“四僧”的绘画在当时得到了世人的嘉许,并受到了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等名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轴
《荷花水鸟图》轴为八大山人晚年佳作,以大写意技法描绘荷花与孤鸟,笔墨淋漓肆意。图中孤鸟单足立于危石之上,荷花茎细而纤长,唯一叶垂下,遮于孤鸟之上,仿若与鸟儿轻轻依偎,又仿佛孤鸟无助之中,但求一叶以避风雨,整图意境孤寂,无不表达出八大山人对于自身坎坷身世的无助与伤感。
此图八大山人在继承徐渭大写意花鸟的基础上,自出己意,极好地进行了再次发展,笔势险峻跌宕,墨色酣畅淋漓,浓淡对比运用巧妙,将大写意的奔放之势进行凝练,既简约含蓄,又能极好地通过笔墨将孤寂忧愤的情感,进行表达和宣泄,但却毫无跳脱和压迫感,反而给观者以疏远淡泊的意味,也说明八大山人晚年生活与心性,逐步趋于平淡与宁静。
本幅款署:“八大山人写。”钤“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遥属”(朱文)。鉴藏印有“虚斋秘玩”(朱文)、“海槎倪氏家藏书画图章”(朱文)。
八大山人《猫石花卉图》卷
《猫石花卉图》卷画猫、石、兰花、荷花等,猫卧于石上作欲睡状,极富意趣。此图是八大山人的一件精心之作。花草荷叶等用泼墨法,墨色淋漓洒脱,石与猫则以墨笔勾勒,风格简约,二者在视觉上以疏淡与浓密的对比,形成了空间上的层次感,将图中各景物紧密地融为一个整体,既空灵又不乏充实之貌。
尤值一提的是,图中猫卷卧于石上,双眼眯闭,风格既写实又充满生活情趣,以寥寥数笔将午后艳阳下,欲睡之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反映出八大山人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此图作于八大山人七十一岁,是其晚年时期,此时的八大山人生活逐步趋于安定,虽依旧心怀故国,满腔忧愤,但心境亦渐入平和,对于生活和书画创作的感悟已经渐脱锋芒,绘画风格上则隐现圆润和清寂,相对于八大山人为世人所熟知的白眼向天,充满反抗和悲愤的动物造型,此类富含逸趣的动物形象,在他众多的花鸟画作品中是极为难得的佳品。
此图款署:“丙子夏日写,八大山人。”下钤“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鰕 篇轩”(白文),“遥属”(白文)、”禊堂”(白文)。本幅鉴藏印有“雪斋审定”(朱文)、“文心审定”(朱文)、“宝贤堂”(朱文)、 “暂得于己”(朱文)、“所宝惟贤”(朱文)、“荆门王氏珍藏”(白文)、“蒙泉书屋书画审定印”(白文)。
丙子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八大山人时年七十一岁。
八大山人《行书十三札》册
《行书十三札》册为八大山人书札十三通合装而成,皆以行书写就,因是生活书信,所以书写则更为放松,是八大山人最为自然的行书作品,札中字体大小错落,结体不拘一格,笔法灵动,与他刻意创作的书法作品中,转折方圆有度的结字风格,具有较大的区别,行笔纵横之间,全无拘束,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八大山人《行书十三札》册
札中所言之事纷杂,言语殊奇,札中上款所言之“鹿村先生”、“西翁”、“僧舍方丈”等,皆为方士琯。方士琯,字西城,号鹿村,安徽商人,与八大山人交往密切,系八大山人晚年时期重要的书画资助人以及代理人,也是八大山人最为重要的友人之一,曾代为八大山人销售字画长达十余年之久。此札册内容虽多为好友往还、借钱求助、索药问医、谢赠事宜,如札中所言“只手少苏,厨中便尔乏粒,知己处转掇得二金否?”“画二奉令宗兄,过高有可易者否?外字一幅,祈转致之。但未知行期何日耳。承赐己合酱,深谢。六月二日复上鹿村,八大山人顿首。”等语皆为生活琐事,但对于研究八大山人的生活交游,尤其是与方士琯的交游考订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札中钤有鉴藏印“文石审定”(白文)、“李文石所藏金石书画”(朱文)、“王台”(朱文)、“文石藏印”(白文)等。附页中有清李葆恂题跋数则。
弘仁《古槎短荻图》轴
弘仁《古槎短荻图》中自题:“一周遭内总无些,守户惟余树两丫。还撇寒塘谁管领,秋来待付与芦花。此余友汪药房诗。香士社盟所居,篱薄方池,渟泓可掬,古槎短荻,湛露揖风,颇类其意,因并系之,博一噱也。渐江。”弘仁好友汤燕生题七绝一首:“运笔全标灵异踪,危坡落纸矫游龙。共期出世师先遁,对此残缣念昔容。”并跋:“老屋枯株,池环石抱,点染澹远,大似高房山命笔也。黄山汤燕生拜题。”
《古槎短荻图》轴,图绘香士陈应颀居所,具有写实意味,简陋的书舍与陈设衬托出主人品性的孤高,书屋内寂静无人,内设几案龛灯,屋前两株古树相对而立,叶落待尽、寒枝舒展,给人以萧条纯净之感。拾级而下一弯小溪蜿蜒流淌汇集成塘,周围环绕着高低错落的岩石,溪水宁静无澜犹如主人不逐名利的平淡心境。右边短荻丛生,清润可爱,为幽居的高士生活增添了几许生气。前景潭环石抱,潭边的岩石用方折的线条空勾,几无皴染,为弘仁典型的几何形体画法,潭水用大片的留白来表达,不擦一笔。整幅画墨色枯淡,用笔简疏,意境淡远,虚静、空灵之境油然而生。
弘仁《墨梅图》轴
弘仁《墨梅图》画枯干腊梅,构图奇突而又不流于怪诞,梅干劲健,瘦枝挺出,梅花主干从画面底部倾斜而出,垂直向上延伸,至顶分为两枝,一枝向左转折而下,一枝直冲画顶,落款在画面下半部的正中间,紧挨主干,构图大起大落,如其胸中波澜起伏,着笔无多,干上梅花疏落开放,随意点画,富有装饰趣味。画面其他部分全留白,极萧料之致,色调冷寒,更显清高拔俗,自题句“庭空自无影,梦暖雪生香”更为生色。画上有曹寅七言题绝句一首:“逸气云林逊作家。老凭闲手种梅花。吉光片羽休轻觑,曾敌梁园至画叉。周栎园藏画以缺渐江者为恨,渐江老喜种梅,号梅花和尚。楝亭曹寅。”
弘仁《松梅图》卷
弘仁《松梅图》卷作于丙申春日,为顺治十三年(1656),弘仁时年四十七岁。是故宫所藏有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幅。此卷合写松石梅花,画中之松尽显奇倔雄强之态,彰显出“千钧屈腕力,百尺鼓龙鬣”的动感。梅和松代表高洁和贞固,眀季遗民多以此来寄托他们的旨趣。除了常见的山水题材外,梅花是弘仁最为喜爱的描绘对象,本人晚年也自称“梅花古衲”。画中弘仁自题好友程守《蚀庵集》中的一首七言绝句,引首有汤燕生题七绝四首,后有龚贤跋。程守,字非二,号蚀庵,与弘仁同乡,少九岁,二人少年时即结交,弘仁入闽时,曾“哭别相公潭上”,弘仁去世后作有碑文,并料理其身后事。汤燕生,字岩夫,别号黄山樵者,江南宁国府太平县人,传世弘仁画迹中多见其题诗与跋,曾多次同游黄山,是其生平知己之一,对弘仁一生的活动也最为熟悉。
尾纸有龚贤题跋自称“冶城张大风,黄山渐江师,每画成必索予题,虽千里邮致,不惮烦也。……因忆大风、渐师、天池、严夫皆我一流人,因并纪之。倘携归潜山,必出视扶晨汪子,当嗣苏门一啸也。”这是目前仅见龚贤题弘仁作品,从话语可见龚贤与弘仁之间的交往颇多,身世背景也都有共同之处,两人都生长在晚明政治黑暗且社会会动荡不安的环境里,都曾因躲避清军遁逸山林之中,一位作为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一位作为金陵画派的代表,二人惺惺相惜就不难理解。
弘仁《仿倪山水图》轴
弘仁《仿倪山水图》自题:“辛丑九月,雄右属为旦先居士。弘仁。”
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弘仁时年五十二岁。
画幅上方有王炜题七绝一首:“枫香初遍荻花天,何事眀湖不着船。欲抱渔竿乘月去,笛声吹彻万山烟。广乘樵。”
上款“旦先居士”为歙县人吕应昉,“雄右”即王炜。
《仿倪瓒山水图》轴取法倪瓒的一河两岸式构图,近处枯树参差,远处山坡舒缓,其余是大片湖面,一笔不着,景致是仿照倪瓒的太湖风光,但又加入了家乡新安山水的特点,在景物的刻画上,带有很多的个人风格,清晰刚直的线条,横直分明,概括而又洗练,高洁腆润的墨色,没有繁琐的点染,树、石均呈现一种铮铮的骨感与寒光冷韵。是弘仁仿倪瓒的代表作品之一。
弘仁《黄山图》册
弘仁《黄山图》册共六十开,装裱成六册,又有题跋一册。可以说是弘仁在黄山纪游写生的最集中展现,在的每一幅作品上都题写了纪游写生的地名,著名的有天都峰、莲花庵、小心坡、观音岩、一线天、光明顶、白龙潭、慈光寺、文殊院、桃花沟等等。
弘仁《黄山图》册
所绘六十幅中,几乎一图一法,设色五十一开,墨笔九开,其中有对传统构图的取法,有描绘远景的,也有描写近景的,更多的灵感还是来自黄山实景,层峦怪石,老树虬松,流水澄潭,丹崖巨壑,靡一不备。可以说是弘仁经过实地考察,在尊重实际景点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重新构思、提炼,并融自己的情于景之中。所有册页中均使用“弘仁”圆印,钤盖位置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圆圆的红色小印,不但于构图中平衡对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意象上有红日之象征,于画幅中起到了点睛之效。
弘仁《黄山图》册
慈光寺僧弘眉在渐江去世后三年修《黄山志》,其中记道:“(渐江)常栖静黄山,杖履所径,辄作一小图,层峦耸秀,淡远萧疏,悉备诸家体制,有超然尘外之趣味。”这是弘仁绘制《黄山图册》的真实记录。
册后还有查士标、唐允甲、萧云丛、杨自发、汪滋穗、饶景、汪家珍、程邃八人题跋,对弘仁的艺术风格和人品进行了评价,是研究弘仁非常珍贵的史料。
髡残《禅机画趣图》轴
《禅机画趣图》上髡残自题:“米南宫尝以玩好、书画载之方舟,坐卧其中,适情乐性,任其所之,咸指之曰:此米家书画船也。石秃曰:此固前人食痂之癖,咄,咄,青溪亦复有此耶?虽然青溪好古博雅,胸中负古文奇字,此犹不过成都子昂之弄故(误,“故”应为胡)琴耳。夫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若以天地为虚舟,万物为图籍,予坐卧其中,不知天地外更有此舟,不知舟之中更有子昂否耶?而为之偈曰:天地为舟,万物图画,坐卧其中,嗒焉洒洒。渺翩翩而独征兮,有谁知音?扣舷而歌兮,清风古今。入山往返之劳兮,只为这个不了。若是了得兮这个,出山、儒理、禅机、画趣都在此中参透。辛丑修禊于天阙山房。石道人。” 按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髡残时年五十岁。时值髡残游历黄山归来两年,进入创作旺盛期。
作品以“高远式”构图,自山脚起势,群峰蜿蜒而上,形如蛟龙。山下波渚曲折,溪桥上高士策杖徐行,竹树掩映的楼阁上,有僧人独坐,凭几远眺。山左江面空阔,渔舟往来,山右村舍错落,云腾霞蔚。更远处的主峰突兀于众山之巅,云霭缭绕,山间的楼宇似乎传来阵阵梵钟。
此图与髡残晚年常见的巨幛式、浅绛设色作品面貌略有不同,构图取法黄公望,多以秃钝、干渴的笔触勾写、皴染,用笔沉稳。作品既体现了髡残学习元人的传统功底,也显示出他写实的优长,画中描绘的山川景物,应该就是牛首山附近实景,反映了髡残以自然为师,大胆创新的艺匠胆魄,是他绘画成熟期以笔墨作“诗画禅”的代表作。
在此幅题记中,髡残借北宋米芾书画船、初唐文人陈子昂碎胡琴以市名之故事,阐述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态度,并劝导程正揆,不必过于看重图籍、书画等身外之物,为物所役,更不必顾及他人的评价,与其宦海中营营逐逐,竞志斗才,不若参透名利关碍,抛却繁冗俗务,投入自然怀抱,俯仰天地,参透人生、画趣与佛理,得到心灵的自由、安宁。否则,徒劳地奔波于城市、山寺间,并不能真正彻悟。这些看似平实质朴而充满机锋的话语,不仅反映了髡残勘破名利、生死的深厚修为,更蕴含着他对老友情真意切的关怀和期望。
髡残《层岩叠壑图》轴
髡残《层岩叠壑图》作于康熙二年(1663),髡残时年五十二岁。纸本,设色画。本幅自题:“层岩与叠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曰夕谭佳语,愿随鹿豕游。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欲自优游。癸卯秋九月过幽闲精舍写此,以志其怀焉。天壤石溪残道者”。
此图乃髡残晚年典型的浅绛山水,取法王蒙,章法严谨,层次繁复,皴染多用短而凝练的笔触,笔致老辣苍劲,使得山石更显坚实浑厚,虽尺幅不大,但气势磅礴,变化多端,格调高古,迥异时流。画中作长岭逶迤,高瀑飞泉,楼阁参差,远方江天旷远。山间烟云出没,岭路崎岖。下半幅作为画作的重心,集中了两组人物,左侧长松绿蕉环绕的茆舍中二翁对晤,庭间有童子洒扫;右侧崖壁间凹一岩穴,崖边松径烟萝,下有湍流奔涌,雾气叆叇,洞中蒲团上端坐一僧,闭关入定。或许,这就是“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的髡残自我写照。如果说寄身丛林是信仰,那么安身幽谷林壑、优游世外桃源达到“自证自悟”,则是他追求的理想和身心所归。
此轴曾由近代庞莱臣、李瑞筌、张大千递藏,经《虚斋名画录》著录并有张大千“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等藏印数枚。李瑞筌即大千之书法老师李瑞清之弟,大千不仅在研究、收藏“四僧”画作方面受到李氏兄弟好尚的影响,他仿制“四僧”绘画,也曾得到熟谙古画鉴藏、做旧的李瑞筌的指导。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髡残《溪阁读书图》为纸本,设色画。纵16.6厘米,横52厘米。本幅自题:“山中云雾深,不识人间世。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脚武昌,遇山长大居士,握手论廿年心交,别时举此以志相感云耳。石道人。”钤印“石溪”(白文)。戊申为康熙七年(1668),髡残时年五十七岁。作品描绘山林蓊郁,秋树赭红交错,溪流边竹林水阁,阁中高士临窗读书。用笔简率,墨色温润,意蕴朴厚。
髡残的扇面画作多用于馈赠友朋或人情应酬,比如他曾为公辅作《白石苍松图扇》,或向布施他和僧众衣物的江南总督郎廷佐回赠画扇一柄等等,但因髡残本不喜交际,加之其作品数量有限,折扇为日用之物不易保存,故其扇画传世极罕,此扇在其传世扇画中是保存较好,笔墨精到的一件。
髡残晚年衰病,很少出游,但在1668年他为了埋葬去世的父母从南京返乡,故其在自题中写道“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此图则是他途经湖北武昌时,给时任随州学正的王岱的赠别之物。
王岱字山长,号了庵,一号石史,又号戈山人,湖南湘潭人。崇祯己卯(1640)年举孝廉,博涉羣籍,擅诗文、书画,卓荦自负,不随俗俯仰。放游山水,所至与贤豪交欢。入清隐居不仕,后迫于生计于顺治壬辰(1652)勉上公车,授安郷谕,迁随州学正内升顺天教授,后任广东澄海县令,因勤政爱民,积劳成疾卒于任,祀名宦。著《灾异三昧》、《溪上草堂全集》、《了庵文集》、《了庵诗》、《浮槎集》等。
王岱既是髡残湖南同乡,也是与髡残有二十余年“心交”的知己。他曾经在《酬石溪和尚赠画》诗中说:“石公笔墨真离奇,一石一木匪所思。大者山河撑法界,小者芥粟藏须弥。胸中本具千邱壑,不与粉本争起落。”(王岱《了庵诗文集》诗集卷三),对髡残不囿于前人,勇于自创一格的艺术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石涛《山水人物》卷
《山水人物》卷为石涛早年的书画代表作品,是他从23岁到36岁之间陆续画成的。画中所绘石户农、披裘翁、湘中老人、铁脚道人、雪庵和尚五位,皆古代传说中的隐居高士,其中前三位属远古、中古时代的隐士,而后两位则是明代的。从石涛在画上对后两位隐士的题语看,似别有深意。他在述及铁脚道人登祝融峰竟飘然而去后,感叹自己说“犹恨此身不能去”;而雪庵和尚,传为建文帝时大臣,靖难之役后逃亡至重庆,在大竹县善庆里观音寺出家为僧,他引屈原为知已,借楚辞以抒怀,尤为特立独行。石涛描绘此人,似有同命相怜之感。画中每段人物画均配有一段题识,字体或行楷,或隶书,取法钟王,兼有汉碑,唯独没有当时流行的董其昌书风的痕迹,这和他不喜欢董书的记载是一致的。此画是研究石涛早期思想与艺术的重要资料,卷中人物刻画传神,山水古拙奇肆,笔墨纷披,线条洗练,已具大师风范。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局部)
如果我们要从众多石涛画作中只选一件他的代表作,那么一定是这件《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了。此画对于石涛艺术成就而言,堪称其绘画的巅峰绝品,对于中国绘画史而言,亦具有划时代的标杆意义。这幅作品是石涛50岁时为友人所画,此时正值他北游京师之际。画中构图将自然界南北方山水有机结合起来,峰峦重列,丛林茂密,水岸相连,曲径流溪时隐时现,古桥房舍掩映其间。全卷景物描绘,疏密得当浑然一体,笔墨点染纵横随意。此画的创作既涵盖了宋元传统山水之技法,又囊括了画家游历各地山川之精粹,构图奇绝,气势恢宏,酣畅淋漓,极富个性,展现了画家以“众法成我法”的艺术境界和笔墨功力,是石涛山水画的集大成之作。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石涛更在卷后题语中,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画创作理论作详尽阐述,从言辞中可以看出,石涛对当时京城主流画坛摹古之风已有深刻的认识,也知道自己以“无法之法”作画被批评为不守规矩的“纵横习气”。因此,他在反驳摹古派不识自然真山水的同时,也强调自己学古人是“不舍一法”的,而且自信自己对古人山水创作的理解,高于那些只知盲目摹学某家某派者。
石涛《丹崖巨壑图》轴
在石涛的山水立轴作品中,像《丹崖巨壑图》这样以巨幅横轴形式表现,是不多见的。此画没有年款,从其笔墨风格及书法特点推断,也应是其中年偏晚,离京南归前后这段时期所画。画面构图与常见的将人物置于整山整水中的形式不同,而是取山中岩壑林涧之一角,以淡色渲染远山,以细致笔触描划近景的溪水、怪石和树木,而重点则是居于画幅中间,稳坐船头的长者。他衣饰简单,神态恬然,举目远望,似乎身边钓竿已不是他关注的重点,船篷中有书,船尾一小童正引火煮清茶,一派悠闲场景。画中山水虽只是局部景色,但远处崖石斜出,奇峰高耸,与近处苍松杂树,飞泉出涧相映,以长皴大点辅之淡赭石色调,磅礴气势,撼人心魄,与主体人物的悠然自得形成强烈反差。画的上方有石涛自题古体长诗一首,文辞豪迈,书法苍劲,诗书画三者浑然一体,体现了石涛高怀远蹈,目空古今的气质和个性。
石涛《墨醉杂画图》册
石涛是一位绘画题材全面的大师,他不仅擅长刻画传神的人物和磅礴的山水,也擅画各种花鸟题材。《墨醉杂画图》册是石涛55岁时为友人所作,画中内容除两开山水外,都是各种花卉果蔬小品,包括芙蓉、黄瓜豇豆、水仙竹枝、枇杷、芝兰、扁豆、莲藕、菊花蜻蜓、梨枣和茗壶瓶梅。画中内容带有浓郁的江南生活气息,体现了石涛笔墨轻灵有趣的一面。从画上他的自题可以知道,此册是石涛在友人提供的宋代佳纸上作画,为知已而作,加之处于酒醉笔酣、兴致高涨之际,是在“渺不自知”的状态中完成的,故他以“墨醉”名此册,以示自己此次创作乃非同一般的陶醉体验。这在石涛的花鸟画小品中也是难得的神来之笔。
石涛《行草书临阁帖》卷
石涛单纯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临摹法帖的作品更加少见。《行草书临阁帖》卷分别临《淳化阁帖》卷二、卷四、卷五中的部分单帖,共六则七帖。分别是《隋僧智果评书五则帖》、《晋卫夫人稽首和南帖》、《秦程邈书帖》、《梁萧子云列子帖》、《唐中书令褚遂良家姪帖》、《魏太傅钟繇宣示表、还示表帖》,是石涛五十五岁时所书。临此帖时以小楷、隶书为主,兼以行草,依旧注重以自己对晋唐书法的理解去意临,而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临钟繇二帖时,更将两帖内容混淆,显示此卷不是应人所求而书,仅是平时练笔之习作,故书写比较放松。通篇布局平稳规整,笔划清劲、古朴。特别是小楷和隶书,字体方正而不版刻,显得凝重而平实。
展览: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
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厅
时间:2017年4月28日-6月28日
2016海南师范大学艺术类本科生招生490人
西北师范大学今年计划招录艺术类考生835人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6西北师范大学艺术类招生考生835人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年上饶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考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方式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2016设计学类手机APP软件在线确认须知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录取原则
2016内蒙古高考音乐类统考座位查询入口
2016年山东省美术联考成绩查询及专业合格分数线
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2016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上饶师范学院2015年舞蹈学健美操方向专业考试大纲
2016年海南大学艺术类本科生招生390人
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
泉州师范学院2016年承认多数省份美术统考成绩
2016年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统考成绩开始查询
上饶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福州大学2016年承认多个省份音乐统考成绩
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艺考报名考试时间地点安排
2016青海美术联考合格分数线公布
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6年影视戏剧表演方向考试大纲
九大美术学院2016年招生政策变化
泉州师范学院2016年泉州南音学院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复试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