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的文献学是古文献学的形成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普遍使用,文献增长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了,随之而来,对文献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有以下标志。
1、私家目录的兴起与目录内容的拓展
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图书数量的激增,两宋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远超过前代,因之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目录的发展,据文献记载,宋代有名可考的私家藏书目不下30家,有的流传至今,如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而最为后世所重的是两宋之际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这是两部最早的有解题即内容提要的私家藏书目,也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有解题的书目,在学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二书均是依四部分类,很多今已亡佚的宋代以前的古籍,所幸有这二书得以了解内容大概。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与此前的书目不同,不是藏书目,而主要是利用晁、陈二家书目解题,此外,还利用前代及当时的各种官私书目,《自序》:“今所录,先以四代(《汉书》、《隋书》、《新唐书》、《宋史》)史志列其目,其存于近世而可考者,则采诸家书目所评,并旁搜史传、文集、杂说、诗话,凡议论所及,可以纪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传之真伪,订其文理之纯驳者,则具载焉。俾览之者如入群玉之府,而阅木天之藏,不特有其书者稍加研穷,即可以洞其旨趣。虽无其书,味兹品题,亦可粗览端倪。”标志着图书目录已脱离了依附藏书的地位,成为学术史中的独立学术门类。
此外,南宋初年郑樵对图书分类体系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付诸实践,在《艺文略》中,不守《隋志》以来已经形成的四部分类,别出新意,将古今图书分为十二类:“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噫,类例不明,图书失纪,有自来矣,臣于是总古今有无之书为之区别。……总十二类,百家,四百二十二种,朱紫分矣。散四百二十二种书,可以穷百家之学,敛百家之学,可以明十二类之所归。” (《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并且用相当篇幅进一步探讨了目录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可以证明这门学问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不过,提出的分类并无人接受,明清二代,虽仍有人提出不同于四部分类的其他分类法,但均不成气候,无甚影响。
2、校勘之学的日趋成熟
宋代出现了一批校书名家及校勘专书,其中尤以南宋张淳《仪礼识误》、方崧卿《韩集举正》及朱熹《韩文考异》、彭叔夏《文苑英华辨正》、《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为有影响。
与前代相比,共同之处在于均是结合校书撰写校记,专讲校勘。几书均广征异本,使用了对校、他校等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归纳总结出若干校勘学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如《韩集举正》,对于误字、衍字、脱字、倒字等采用了不同的特殊标记或符号以示区别;《文苑英华辨正》将校勘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二十一类,为探寻古籍致误的原由及掌握校勘原则方法,提供了方便,在对待异文方面,也采取了很谨慎的态度,为后人立下了范例;《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则归结出七类校勘去取原则,也是很有价值的校勘学说。
凡此,均表明宋代校勘学已成为一门自觉的学问。
3、疑古精神的高涨与辨伪之学的精密
宋代疑伪考辨之风更为盛行,当时的著名学者如欧阳修、吴棫、程大昌、王应麟、洪迈、程颐、朱熹、晁公武、郑樵等都进行过文献考辨,取得了较大成就。如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对儒家经典及旧说大胆质疑,提出《文言》、《系辞》、《说卦》等篇并非出自孔子之手;吴棫、朱熹对所谓《古文尚书》诸篇产生怀疑,如《语类》提出:“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伏生背文暗诵,乃偏得其所难;安国考定于蝌蚪古书错乱磨灭之际,反得其所易,则有不可解者。”开启后人考辨《尚书》伪古文的先河。元人吴澄亦有进一步怀疑。
明代辨伪学又有所进步。一是专书辨伪:明初,宋濂《诸子辨》,专以先秦至宋代的子书为对象;梅鷟《尚书考异》与《尚书谱》,继宋、元人之后,更直接提出《尚书》的伪古文问题,“《史》、《汉》所载,绝无廿五篇影响。”明确认定《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五十八篇中,古文二十五篇应是后人伪造。二是辨伪理论的进步:明代万历时胡应麟总结了前人的辨伪经验,《少室山房笔丛》收入《四部正讹》,是第一部文献辨伪的专著,对古书的伪作做出了估计:“余读秦汉诸古书,核其伪几十七矣。”是否准确另当别论,但表明有了清醒认识。他并考证了100多部伪书,归纳了古籍作伪的十几种情况,系统提出了辨析伪书的八条基本方法,在辨伪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相当高建树;藏书家祁承㸁《澹堂藏书约》,也有专门论述伪书的内容,其中总结了产生伪书的十九种情况,也是一种辨伪理论的概括。
4、文献范围的扩展
如前所讲,金石学在宋代发展成熟。欧阳修撰《集古录》,大量使用金石文字主要是石刻考订史籍记载,在400多篇《跋尾》中,订正旧史记载就有300多处。同时还能注意到所谓“谀墓”之文的问题。其后,赵明诚《金石录》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运用石刻,对两《唐书》的记载,多有补正。
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收入历代511件金石铭文,有少量的石刻,绝大部分是青铜器,是宋代同类著作中较有条理并收录内容最多的一部书,对铭文并作了考释,促进了金文研究的发展。
另外方志的编纂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数量也有了快速的增长,北宋有20余种,南宋有200余种,今存20多种。也大大扩展了传统文献的范围。
5、文献辑佚与史料考异学的发展
将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已经亡佚古书的片断文字搜集抄录出,再按一定体例加以编排,以尽可能恢复已佚古书本来面目的工作,就是辑佚。
宋人在文献辑佚方面也很有成绩。以南宋王应麟为代表。是一位综合性的学问家,有多方面的成就。所辑《郑氏周易注》、《郑氏尚书注》、《三家诗考》,都是很有水平的辑佚之作,今天仍受到重视。
明代孙瑴《古微书》,专辑纬书佚文,也是一部较早期的辑佚代表作。
明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约》中,提出从前代古书引文、注文以及类书中辑佚的主张,对清代大规模的辑佚,有一定的启发。
史书考异出现于宋代,以司马光《通鉴考异》为代表。
《考异》是《资治通鉴》的副产品。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途”,撰成此30卷之书。共列近三千个条目,引用近三百种各类文献,今已亡佚者过半。前人修史,如果材料记载有矛盾有分歧,一般是修史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去取,究竟对错,本人既不做任何说明,后人也无从查考。司马光是一位十分谨严的史家,创立了一种做法,凡是材料记载有异同,他要进行仔细的考辨分析,然后选择他认为比较可信的写入《通鉴》,比前人高明之处在于把各种不同说法和自己选择的理由,详加记载,逐条说明,作成《考异》一书。由此形成史料文献考异一门学问,是为史学上的一大贡献。
6、版本学的萌芽
“版本”名称的出现,是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八:“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行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是相对于以前的抄本,专指雕版印刷复制的书籍。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得到大量复制,版本问题日渐突出。宋代校勘的发达,与版本有密切关系,上述宋人校勘名著,均使用多种本子,其中部分就是所谓版本。宋人已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刻本有质量高低差别,如北宋末朱彧《萍洲可谈》:“姚祐元符初为杭州学教授,堂试诸生,《易》题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先是福建书籍刊版舛错,‘坤为釜’遗二点,故姚误读为‘金’,诸生疑之,因上请,姚复为肊说,而诸生或以诚告,姚取官本视之,果‘釜’也,大惭曰:‘祐买着福建本。’”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有相同记载,不过把杭州学教授姚祐换成王安石变法时的教官。可见当时已成广为流传的话柄,建阳书坊刻书之陋劣是众所周知。
宋人读书已要讲究版本,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是第一部著录版本的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时并记载书籍的款式和版本,如抄本、印本、拓本等,均反映出重视版本的认识,但这时重视的是所谓的“善本”,即在校勘上比较精良,错讹较少的本子。
明人在版本的认识上,更为自觉。与明弘治、正德时文坛上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复古文学流派有关。对流行的文体不满,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很快成为潮流。要求多读古书,而当时的古书,从版本上讲,唐代以前的写本已不多见,主要是宋刻本,带动了版本学的发展,形成追求宋本的风气。当然,与宋版书日渐稀少,具有收藏价值有关。如嘉靖时权臣严嵩抄家的清单中,就把宋版书作为财产单独的一项列出。明代藏书家众多,大量藏书、抄书,也应与此有关。
由于宋本的身价日增,开始出现伪本,随之产生鉴别版本的需要。万历时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提到当时作伪宋板书的风气以及鉴别的方法,并总结出宋元本的某些特征,当然他的认识今天看来还是相当初步相当肤浅的。
与高濂同时,还有几位文士、藏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也有相关论述:“凡书之直之等差,视其本,视其刻,视其纸,视其装,视其刷,视其缓急,视其有无。本视其钞刻,钞视其讹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印视其初终,缓急视其时又视其用,远近视其代又视其方。合此七者参伍而错综之,天下之书之直之等定矣。”已经提出一套比较概括的版本鉴定标准。值得注意,他还说:“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其精吴为最。”已不是像藏家那样只注意宋本,并开始留意当代的版本问题。另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目》也是一部详注版本的书目。
油画的基本调色技巧
怎样避免和克服水粉画出现“粉气”
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人体结构的知识的重要性
色彩风景意境表现方式
学习国画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怎么才能让临摹事半功倍?
色彩常见问题之过粉过白
国画中胡萝卜画法步骤全解
美术生与文理生的区别与优势
美术生经验之谈 该如何有效地临摹?
色彩风景之天空的表现
美术类考生考前如何培养设计创新意识
变色现象怎样控制
美术艺考辅导之水彩画中水分的掌握、
提高作画速度与作画质量的方法
色彩常见问题之杂而乱
色彩之调整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5年承认各招生省份美术统考成绩
构图的概念来源于哪里
陶罐"粉"、"脏"、"灰"、"焦
水粉画常见问题之过灰或过脏
广州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指南
色彩风景写生之怎样取景
美术高考与统考、校考的区别
深圳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指南
色彩风景之表现规律汇总
怎样表现躯干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和学院介绍
暨南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和学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