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中国病人”成为最近二十多年的大众状态的写照,共同得了一种焦虑的病症,难以根除。面对生存焦虑,面对身份焦虑,面对空间焦虑…这时期的艺术家同样陷入这样焦虑,但是他们试图“自愈”,并“治愈”他人。这种行为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保持了自省与反思,拒绝身份标签化与作品符号化,他们是“出类”的,是敢于跨出固有界限与认知的群体,这不单是创作中的自觉转演,更是主动的跳脱。作品所呈现的抵抗、无视或是拒绝等都是他们面对这个焦虑年代的一种态度。
这批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几乎都是与这个焦虑的年代纠缠交错,他们不受强大政治事件的干扰,也不将历史包袱抱在胸前,他们直面创作与生活,不拘泥于媒介和材料的限制,从对西方话语权的称臣到后来的打破壁垒,这批艺术家的“出类”能够自建体系。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6月11日。
唐卡:一画一修行
中国画就是拟人画
给名人做雕塑 名人授权不可少
如果书画不是名利场
活化古建筑才是最好的保护
张岚军:跨界是拒绝自我复制
任海丁:从绘画高仿真说起
一个县级博物馆的小定位和大视野
为何我们看不懂当代艺术
张羽:毛笔皴擦掉了当代水墨精神
潘天寿来广州美院都讲了什么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组图)
如何从艺术门外汉成为收藏家
吴同利:古风新意志于道 绿水青山游于艺
从平遥国际摄影节看上海摄影
周文翰:徐悲鸿的马 也就那样
莫使文物毁于私利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第一年是来定标准的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组图)
爱德华·蒙克:被死亡和精神疾病诅咒的艺术创作
谁是画派的掌门人
艺术为何要套上学术
关良:稚拙天真弥入味 简笔新韵皆妙趣
高明:取石建房别搬走文化的基石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组图)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组图)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
何家英:聂危谷的都市彩墨画展观感
当代美术融合拓展之路
小心礼品画砸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