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至8月6日,“国家美术捐赠奖励与收藏系列展: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在中国美术馆5层展厅开幕。
本次展览从三个方面对萧娴的书法进行阐述,展出其遗墨100余件。“蜕阁生平”部分简要介绍了萧娴的生平,展出作品10余件,按作品创作的年代顺序排列。“大笔豪情”部分展出萧娴作品40余件。“博涉多优”部分展出作品40余件,本部分立足于萧娴的书写关注,较为全面地展示其书迹的状态,使我们可以更为立体理解这位为书写奋斗终身的书者。萧娴家属将其书法《园古楼空五言联》等10件书法作品,一本印谱慷慨捐赠于中国美术馆。
本次展览一方面展示了萧娴先生的遗墨,由此深入地反映其学术精神、理想,促进大家对萧娴全面的关注和学习。同时,随着书法的发展,由展览引导大家审视书法的现在存在,为学习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典正清源。
萧娴 (1902—1997),自幼随父萧铁珊习书,13岁时于广州即以善作擘窠大字被誉为“粤海神童”。20岁于上海得康有为赞赏,获题诗赞其“雄深苍浑此才难”,并正式拜康有为为师,其一生的书法实践与理论基础,就是在康氏的影响下走出的。萧娴生于贵州,但她艺术的不断精进与风格的完善主要在江苏南京完成。她与胡小石、高二适、林散之合誉为“金陵四老”。
黄宾虹对创作有何追求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组图)
天美学生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
雕塑家访老兵创作中国远征军单体雕塑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梁文道:当代的艺术欣赏越来越理论化
青年艺术家要提升参展意识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
再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郑锦的艺术造诣
荷由心生——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
享受艺术过目即拥有
阿布拉莫维奇:人的一生是一场持续的行为艺术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
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组图)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组图)
严师与高徒(图)
薛滔访谈:当代艺术在云南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
文艺评论要进入时代的场域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
雕塑家潘鹤:真善美是我一生的创作动力(组图)
观赏世界杯悟方寸集邮
苏坚:不一样的涂鸦艺术
盛中国和他收藏的小提琴
天美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
郭浩满:中国艺术品还处在银铜时代
过度商业化伤害了艺术尊严
对待孩子绘画的十大忌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