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瑛 秋色梧桐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渊源有自
杭州画坛素有南宋院画与浙派遗风,蓝瑛资质聪慧,从小喜爱绘事,得民间画师指点,训练有素,善山水,又擅人物、花鸟。蓝瑛成长的年代,杭州画坛原占有统治地位的南宋院体与浙派已经趋于没落,而曾经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也逐渐被松江地区的文人画风所取代。青年蓝瑛怀抱学习文人画理想情怀,离开家乡钱塘前往文人画中心松江一带游学,相继得到孙克弘(约1533—1611)、董其昌(1555—1636)、陈继儒(1558—1639)等名公硕儒的赏识与提携,跟随他们学习新兴的文人画理论和技法,在以后不断的交往中,他们都成为蓝瑛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导师。
董其昌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导“南北宗”论,将画分为南宗(文人画)与北宗(职业画),扬南抑北。蓝瑛能与南宗北斗董其昌的相识、相交,也许是机缘巧合使然。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的西子湖,更吸引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据任道斌先生考证,董其昌一生曾经十八次经过或特意前往杭州,仅万历三十二年(1604)的五月、六月、八月三次游杭州西湖,可能是在其中的某次,二十岁的蓝瑛遇到了五十岁的董其昌。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董其昌从湖广提学副使任上辞官回到松江。次年春夏之间,蓝瑛便来到松江,迈出了他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随董其昌学习新兴的文人绘画理论,临摹、参悟古人笔墨技法,并有可能通过董其昌的介绍,投入有孟尝君养士之风的孙克弘门下。
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五家朱竹墨石图》,系首度公开展出,图分五段,创作作者依次为孙克弘、张忠、孙枝、蓝瑛、许仪五家,各段创作时间不一。该图卷作者许仪之外,孙克弘、张忠、孙枝、蓝瑛四人中,蓝瑛最为年轻,资历最浅。蓝瑛所绘湖石朱竹,坡石用墨深润,墨气氤氲,苔点苍秀,笔致苍茫。竹叶点撇之间亦加皴擦,愈见厚重。创作时间晚于张忠二十九年、晚于孙枝十五年之后,在孙克弘府上完成。蓝瑛朱竹湖石图能被孙克弘集中装裱于同一幅朱竹墨石图卷,得以跻身前辈画家之列,足以印证了孙克弘对青年画家蓝瑛的器重和赏识。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蓝瑛23岁,该图是现存蓝瑛年代最早的一件绘画作品。
在蓝瑛的人生道路上,董其昌对他起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初秋时节,29岁的蓝瑛以连绵的节奏,简远的用笔,创作《溪山秋色图》(天津博物馆藏),作者自题画面构图借鉴元人赵孟頫(1254—1322),笔法来自黄公望,但起伏却更为舒缓,皴法虽是黄子久的长披麻,与子久中锋用笔不同的是,蓝瑛较多侧锋皴写。此图卷与董其昌在《昼锦堂图》卷中的结构、布局、用笔、敷色相仿佛,蓝瑛隐匿此图出自乃师董其昌,而申明取法自赵孟頫、黄公望,或许是晚明托古时代的风气使然。我们不妨大胆揣测,当时追随董其昌左右的蓝瑛,正是亲眼目睹老师创作《昼锦堂图并书记》,激情澎湃,在相隔不远的时间节点,一气呵成《溪山秋色图》。长卷节奏舒缓,笔秀墨润,充溢着文人画气息。董其昌年长蓝瑛30岁,显然他完成《昼锦堂图并书记》卷的时间要早于蓝瑛《溪山秋色图》卷。通过观照董氏《昼锦堂图》与《溪山秋色图》,我们从中可窥董其昌对蓝瑛绘画熏沐之深。
受董其昌影响,蓝瑛师承宋元以来文人画的笔墨传统,尤其倾心于黄公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传世最早的一件《仿大痴山水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作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蓝瑛时年33岁,从画的年款、构图、笔墨来看,可能是在董其昌的家里,或是在董氏书画船上,有幸临摹董其昌收藏的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真迹,但也不排除他临摹的只是董其昌临《富春山居图》的仿本,风格类似松江画派。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蓝瑛多次临写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由蓝瑛画迹可寻他30年来孜孜不倦地学习黄公望,且贯穿其整个绘画生涯。
蓝瑛受董其昌影响还体现在仿古对象的选择与历久弥新的体悟,令其一生受用无穷。米家山水是宋代米芾父子所创的独特画法,历代画家多喜仿之,董其昌亦不例外。书家米芾放弃自己最为擅长的线条,纯用点和块绘画,可谓别具匠心。米芾画迹传世罕见,其子米友仁得乃父真传,有《潇湘图》卷流传于世,曾被董其昌收入囊中,倍加珍惜,几经临摹。董其昌曾于友人处借临米芾《楚山清晓图》,蓝瑛或许在董其昌处见过此图,或是临仿过董的临摹本。传世蓝瑛有二个临仿本:《楚山清晓图》扇页仿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27岁),今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为蓝瑛山水画年代最早的作品。另一本《仿米南宫楚山清晓图》,源自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蓝瑛《仿古山水册》之一,作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71岁),两件临仿本的时间前后相距44年。董其昌对蓝瑛濡染之深,从这两件仿米作品中再次得到了印证。
蓝瑛不仅在孙克弘、董其昌的家中观摩学习宋元书画名迹,通过他们的介绍还拜访江南世家大族,进入书画收藏圈,有机会观摩临仿古代书画珍品,悉心体会古人笔法。孙克弘、董其昌之外,蓝瑛还转益多师,追随陈继儒往来江南,得到陈的厚爱。蓝瑛曾与同乡孙杕共同追随董其昌、陈继儒左右,他与孙杕合作的《山水花鸟》册,得到陈继儒与杨文骢、范允临、刘士鏻、沈行远等一时名流的诗文对题。
蓝瑛山水初始师承江苏南部地区的松江画派,对于活跃于浙北地区的杭州、嘉兴、湖州的画家,也有所学习借鉴。浙江湖州人关思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万历、天启(1573—1627)间,名重海内,与宋旭(1525—?)齐名。山水远宗荆浩(约850—?)、关仝(约907—960),近及黄公望、王蒙(1308—1385),技法全面,形成自我特有风骨。作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云壑松泉图》(浙江省博物馆藏),画面构图苍秀奇崛,气势恢宏,岩壑间云雾弥漫,涧水急湍。设色精湛,笔墨出入于宋元。蓝瑛画法中的许多特征,如技能全面,构图雄奇,将北宋北派山水与元代文人画风融于一体,或许即来自于关思。虽目前尚无资料可以证实两者之间有无关联,但关思作为松江派外围,活动于浙北嘉兴一带,在万历年间书画销售人气颇旺,对早年蓝瑛的绘画创作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
澄怀味象
在古人看来山水不单纯是自然界中的风景,而是文人的哲学理念。一直以来,山水画在中国画各科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本章节中我们将重点围绕蓝瑛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进行展开,蓝瑛山水画成就主要体现在浅绛勾勒和没骨重彩两个方面,从大量蓝瑛存世画迹,我们可以把蓝瑛山水画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20岁左右至49岁)、中期(50岁至65岁左右)、晚期(65岁以后)。
蓝瑛早期作品画风以冲和清简、笔法秀润见长。中锋运笔为主,皴法以长披麻皴、解索皴居多,山石的画法润泽浑圆,无过多的棱角,面貌与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颇相接近,“渊源有自”单元对于早期作品已涉及一二。作于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溪桥话别图》(故宫博物院藏)奇峰入云,山峦走势如龙,气象高古,显示出蓝瑛早年对于传统的孜孜研习和初步的融汇能力,是其早期山水为数不多的佳构之一。
明天启四年(1624年,蓝瑛40岁)所作《霖雨苍生图》(安徽博物院藏),描写连绵大雨过后,万物复苏,苍松茂盛的景象。构图借鉴高房山(1248—1310)的云山法,山峦用“米家点法”,积点成山,松林以细笔勾勒,刻意求工,两种技法被有机融于同一幅作品之中,充分显示形姿之美,反映出作者早年习学宋元诸家笔法的特点。
50至65岁左右,蓝瑛的画风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由早期中锋秀润转向晚期侧锋粗笔的过渡阶段,呈现出一种综合的面貌,其画法糅合江浙两地不同风气。如明崇祯七年(1634年,50岁)所作《蜀山行旅图》(上海博物馆藏),画幅上作者尝试运用古人钩粉为雪之飞雪法,描写佛教四大名山普贤道场之峨眉山雪景。
清顺治元年(1644年,蓝瑛60岁)清军铁骑长驱直入,明王朝大厦倾覆,有感于甲申之变,亡国之痛,满怀悲愤的蓝瑛作《仿黄子久深山图》(上海博物馆藏),整体构图繁密而用笔简练,颇有黃公望写天池石壁之韵。蓝瑛自題画跋中述及,此图是甲申之后有感而作,抒发了王朝鼎革而引起的“悲慨”和“愁绝”之情。蓝瑛虽为一介布衣,卖画为生,但也有文人忧国忧民之情怀,国难当头,借仿黄公望深山图,寄托入山隐逸之志。
蓝瑛山水喜画秋天景致,清顺治六年(1649年,65岁)在杭州西溪之渊妙阁作《仿王蒙秋山高逸图》(故宫博物院藏),以浅绛设色描绘秋景山水。而《秋山观瀑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则运北宋画家李成(919—967)之法,绘山林秋景,红树苍松。山中瀑布高悬直下,水流飞溅,两逸士相背坐于松下岩边观瀑听泉。画面明净,含蓄隽雅,虽无具属年款,但从笔墨判断,此图应属于蓝瑛60岁左右时的作品。
蓝瑛此时期已摆脱松江画派的束缚,以职业画家功力深厚的笔墨技巧,融会贯通宋元以来文人画的笔墨意境,绘画艺术已经趋于成熟,完成了职业画家兼具文人画家的成功转型。其作品能够自如运用古代各家的笔墨技法,运笔由中锋转向侧锋,或以中锋、侧笔交替运用,笔法日益敏捷娴熟。尤其是对于流泉水口的把握,寥寥数笔,简练生动,叠泉挂瀑,震耳欲聋。蓝瑛综合各家的典型构图,或简或繁,表现出一种笔墨苍劲,气势雄浑的绘画风格。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竖起了一面大旗,追随者日众,终至自立门户,形成人多势众,声名远播的“武林画派”。
65岁以后,是蓝瑛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时期,山水画已臻化境,到达艺术巅峰。此时他定居于杭州城东寓所,榜所居曰“城曲茅堂”,在融会贯通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强烈而独特的个人绘画风貌。顺治八年(1651年,67岁)在浙江嘉兴作《春山水阁图》(安徽博物院藏),笔墨清新雅致,线条爽利劲健,整幅作品兼具南宗文人画与北宗职业画的特色,是为蓝瑛晚年精品力作之一。从蓝瑛晚年存世作品来看,除69岁短暂停留江苏松江、扬州,多数时间在杭州、绍兴、嘉兴一带活动,其足迹基本不出浙江范围。
清顺治九年(1653年,68岁)蓝瑛在复社士人李清位于松江的丽秋堂,创作了一套仿古山水《澄观图》册(故宫博物院藏),全册共12开。蓝瑛对山川草木细察入微,感同身受,图中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表现江南水乡之秀美,北方山岳之壮丽。蓝瑛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结构及色彩进行了分解和重新组合,使之化作自己的胸中丘壑再加以表现。此套仿古山水图册堪称蓝瑛画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蓝瑛山水画多以浅绛勾勒为主,其自成一格的没骨重彩画在绘画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蓝瑛没骨重彩画发展脉络清晰,由董其昌入门,进而演变为自己的独特面貌。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58岁)蓝瑛来到扬州,寓居平山堂等地,结识杨文骢、张宏(1577—1652后)等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画精品,包括没骨重彩画。如果说蓝瑛早期《溪山秋色图》仅学步于董其昌《昼锦堂图》,那么中期《丹枫红树图》(上海博物馆藏),则标志着他的没骨重彩技法已经完全成熟。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74岁)所作《白云红树》(故宫博物院藏),则代表了蓝瑛没骨重彩画的高峰。设色绚烂明丽,用笔朴拙劲健的重彩力作,尽管他在这类图中如董其昌那样一再强调“仿张僧繇”,其实全然是自己的个人面貌。从蓝瑛早期《溪山秋色》中模仿董其昌《昼锦堂图》,中期在扬州的生活、创作经历,可以发现蓝瑛重彩画的发展轨迹,他在董其昌没骨重彩基础上,“力求构图更为饱满,色彩更为浓重,对比更为强烈”,把这种源自于六朝以来的没骨画法,推向了极致,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晚明处于一个复古时代的高峰,继前期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余绪,画坛历来有仿古传统,但仿古的方式渐趋于自由,仿作与原作之间的距离渐渐疏远,画家愿意在画上声称模仿古人之法,其实是出于拟古时代托古以自重的心理。蓝瑛作品题款多有仿自某家某法,出现最多的几种仿古对象中,却常晃动着当代名家的身影,如仿李唐的近唐寅,仿黄公望的近沈周,仿米芾的近陈道复等。笔者以为,在蓝瑛所处的时代,相对于宋元,当代名家作品更容易接触。且不说蓝瑛自己有无收藏当代名家的作品,即便步入某家画肆,或是寻常富裕之家,官宦私宅,壁间多少会张挂几帧当代名家字画,如颇受时人欢迎的画家沈周、唐寅、陈道复等,他们也都是仿古的高手。耳濡目染,蓝瑛作品中出现他们的影子,也就不足为奇了。蓝瑛善于学习古人,并融合自己游历山川的经历,视野开阔,悉心观察,以致他的山水画中经常出现奇峰插云,古树槎桠,烟云雾霭,瀑布流泉,茅屋水榭,高士清言这样的绘画元素,使澄澈清明的山水画不仅可望,而且可居、可游,引人入胜。
赏石雅观
中国文人素有赏石传统,灵璧石、英石、太湖石、崑石被列入四大观赏名石。赏石以它出于自然,更秀于自然的独特魅力,深受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内,书房案头,厅堂供桌,庭院之中,有得体石头加以陈设点缀,以供雅观之清趣。
蓝瑛善与文人士夫相交游,早年游学于孙克弘、董其昌等文人画圈的经历,耳濡目染,对于文人赏石具有相同的审美爱好。受时代风气鼓荡,赏石、画石亦自乐在其中。无论是案头清供,还是水中湖石,他都能匠心独运,驾驭自如。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54岁)受好友元卿之托,为卓翁祝寿绘《清朝柱石图》(浙江省博物馆藏),以石绿、石青、藤黄三色,画巨石柱立于汹涌波涛之中,由蓝瑛所题图名“清朝柱石”、对受画者“尊大人”的称呼,如此《清朝柱石图》,在以往蓝瑛石为主题的作品中并不曾多见。
蓝瑛一生画石无数,清顺治元年(1644年,60岁)《柱石大夫图》(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藏)诚然是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在明代末年极为流行。而笔者以为蓝瑛在1644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明确该图命意:柱石大夫,显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祈祷大明江山能如中流砥柱,如苍松长青。
蓝瑛喜爱画石,无论是寒冬枯木竹石,或是盛夏荷花湖石,其笔下之石始终给人以奇秀之美,呈现出浓郁的文人画格调,其沉雄的笔墨又显示出遒雅的风致,与其山水画相比别有一番韵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72岁)初夏,老画家在西湖舟船上赏荷,兴之所至,绘就《荷石图》(四川博物院藏),以短促有力的线条勾勒湖石,水墨渲染,复以荷叶皴,浓墨点苔,突出湖石作为观赏石所须具有瘦皱漏透的审美品味。
嘉木幽禽
蓝瑛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之外,花鸟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与山水画相较,蓝瑛在花鸟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侧目,呈现出另一种蓬勃旺盛、活泼自在的幽然之趣。蓝瑛花鸟画远宗宋代院体,近得同时代文人花鸟画风惠泽,撷取周之冕“勾花点叶”之法,又吸收吴门画派沈周、陆治、陈淳等工写结合的特色,推陈出新,线条勾勒,功力深湛。
《红叶秋禽图》(天津博物馆藏),全图以逸笔画就,墨笔写出枝干轮廓,赭石皴染,细笔双钩红叶,复以色点染,笔墨松动萧散。小鸟错落栖于枝干上下,笔简而形态生动传神,虽无年款,从风格判断当是蓝瑛中期向晚期转变时期花鸟画精品。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70岁)所绘《秋色梧桐图》(故宫博物院藏),画面巧妙地避开百尺梧桐树干,以中锋拉出雨后湿重下垂的梧桐枝,蜡嘴鸟栖于树枝上,气定神闲。蓝瑛以山水画的苍劲雄奇笔墨,运用于花鸟画创作,画风灵动而不跳脱,笔墨爽利而不粗鄙,配以稍显夸张的造型,使作品整体显得粗中有细,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画师所独有的细腻。画幅左上有清高宗弘历御题五言诗:“法传赵荣禄,神是李青莲,更忆梅花石,曾逢德寿边。己卯秋日御题”,给予蓝瑛花鸟画极高的评价。
蓝瑛花鸟画题材相对集中,与山水多以秋景入画相似,花鸟画也以秋天居多。或许是秋天自然界色彩斑斓,树叶转红,果子成熟,引来小鸟竞相争啄,触动画家更多的创作灵感,以致300年后我们仍可从蓝瑛花鸟画中领略鸟语花香的自然之趣。
山高水长
蓝瑛绘画技能全面,笔墨功力深厚,学习古人而有所创新,艺术成就贯通南北,熔铸古今,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所及,如山高水长。蓝瑛交游广泛,与江浙二地画家如杨文骢、杨补、王思任、孙杕、陈洪绶等都有所来往,其中与孙杕关系最为密切,二人年纪相仿,既是同里,又曾共同师承董其昌、陈继儒门下。他们具有相同的志趣爱好,经常一起切磋画艺,合作绘画,互为对方的画上题跋。如蓝瑛、孙杕合作《山水花鸟》册(广西省博物馆藏),蓝瑛写山水,孙杕画花鸟,其中蓝瑛仿梅花道人吴镇山水二帧,孙杕设色花鸟四帧。作品融入了二位画家以古人为宗,又以自然为师的文人画精髓,使画面既古拙遒整,又不失温润鲜活。
江南结社风气由来已久,各行业都有社团组织,画家之间互为社员,彼此合作十分常见。以蓝瑛当时在江浙一带的声望,人物画家为雇主所绘人像,如有蓝瑛或蓝瑛传人补景,其画作更受时人青睐。蓝瑛与“波臣派”掌门人曾鲸(1568—1650)及其学生谢彬(1601—1681)、徐泰(生卒不详)既互为画中社友,亦多有合作。如与徐泰合绘《浴研图》(天津博物馆藏)。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初夏,蓝瑛以75岁的高龄与徐泰合绘《浴研图》。从题记可知徐泰绘人物、桌几,蓝瑛绘蕉石。此图笔法严谨,线条流畅,人物简淡安然,气息高古,蓝瑛所绘蕉石与之相得益彰。
陈洪绶早年曾向蓝瑛学习绘画,山水花鸟俱佳,后以人物画为主。观陈洪绶的绘画,早、中年的山水画作品及晚年部分人物画的树石背景,几乎无一不是出自蓝瑛。陈洪绶《杨升庵簪花图》(故宫博物院藏)描写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1559),因直谏触怒皇上被贬云南,行为举止怪诞,时常醉后男扮女装,粉面簪花,招摇过市的故事。杨升庵身后老树遒曲斑驳,红叶枯枝,苍劲而挺立,图中树石画法与蓝瑛如出一辙。
蓝瑛天资聪颖,成名较早,又广泛结交名流,其声誉高出时辈画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开宗立派,影响所及,直至晚清民国。当时崇尚蓝瑛画派的画家众多,浙江就大有人在,亲炙私淑,不计其数。蓝氏一门子嗣如子蓝孟、孙蓝深、蓝涛、侄孙蓝洄;学生有刘度、洪都、陈璇、王奂、冯仙湜、顾星等。
蓝瑛嫡传弟子中,数刘度(生卒不详)成就最高,其作品细密工致,以摹古宋人为主,深得画理,尤善界画楼台。刘度《雷峰夕照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据作者自题:“雷峰夕照,癸巳秋日仿李营邱画法,刘度。”可知笔墨仿自李成(919—967),山水布局则是宋代画家所喜爱描绘的理想化的景致。作品构图精当,笔法细腻,接近蓝瑛中期画风转变前的细笔风格。
蓝瑛绘画影响所及,除了浙江,江苏地区也不乏蓝瑛画派传人,扬州之外,“金陵画派”中龚贤、樊圻、高岑、吴宏、邹喆的画迹中,多少都显示出与蓝瑛画派有一定的渊源。吴宏《仿李成寒泉疏树图》页(南京博物院藏)画寒泉疏林,老树槎枒,危桥茅亭,有高士携童子踏桥而过。用笔干淡,墨色清润,树的画法明显有蓝瑛的影子,但作者巧妙地以淡墨烘染,苍中见润。吴宏受蓝瑛“武林画派”影响,还表现在题识中:“高涧落寒泉,穷岩带疏林。山深无车马,独有幽人度。幽人何所从,白云最深处。出山不知遥,顾见云间路。李咸熙笔意。”此图完全是作者自家面貌,却自称仿李成,于此可见一斑。
杭州、南京两地相距不远,在“武林画派”与“金陵画派”画家共同存在的年代里,派与派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冯仙湜与吴宏有过直接交往的画家,彼此间切磋艺事,合作绘图,冯仙湜曾与吴宏等八家联合绘制《冈陵祝寿图》巨幛(受展柜层高及展线局限,无缘展出)。不同画派之间的画家合作必加深了这两派密切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武林画派”与“金陵画派”同时并存,在艺术上各有所长,共同影响的发展脉络。
蓝瑛在晚明托古的时代,灵活运用南北宗各家之长,兼以对自然实景山水的饱游饫览,视野开阔,又能自出机杼,使作品具有连绵无穷的趣味。蓝瑛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厚积薄发,以天人合一之势,最终跻身晚明一流画家的行列,成为那个时代山水画家中最为多才多艺又最具原创力的画家,如巍峨奇峰,屹立于湖光山色之中。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年江苏美术联考时间12月6日
2016年广西区高考报名条件
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承认山东、甘肃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年江苏美术联考政策出台,12月6日开考
2015年江苏美术联考考试题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样表)
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云南大学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联考成绩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5年承认湖北,甘肃,新疆美术统考成绩
昌吉学院2015年承认河北、江苏、甘肃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有关加分政策及审核程序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云南工商学院2015年承认贵州、云南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年广西区高考考生报名登记表填报说明
喀什大学2015年承认区外各省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广西体育艺术类统考考试科目
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
红河学院2015年承认部分省份美术联统考成绩
玉溪师范学院2015年承认多个省份美术联考成绩
速写如何快速提高 美术生快来学习这些小技巧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考形式不变
2016年广西艺术类高考报名信息采集
2016江苏美术统考模拟考试百校联考通知
北方民族大学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承认各招生省份美术联考成绩
2016年江西省艺术类高考报名办法
玉溪师范学院2015年承认多个省份美术统考成绩
2016广西高考艺术体育类报名考试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2015年承认各省美术联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