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展览现场
位于浦东民生路3号、曾经的亚洲最大粮仓,已经变身为城市空间艺术秀场,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主办的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昨日开幕,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季,以黄浦江边巍峨壮观的8万吨筒仓及周边开放空间为主展场,呈现四大主题展、12个特展共约200个展项,老地标新设计、滨江新姿、公共艺术作品、城市愿景扑面而来,现场观众大呼眼睛看不过来。
筒仓内部变身水泥山谷声场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是一场工业文化与艺术碰撞带来的极佳体验。黄浦江畔,昔日的民生码头随着工业时代的繁华褪去,渐渐淡出市民视野,但是8万吨筒仓经由知名建筑师柳亦春操刀设计,将这个昔日亚洲最大粮仓改造为16000平方米展览空间。
本次艺术季引进了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机构和个人为之策展,他们中,有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策展人,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极具前瞻性、多样性、体验性、公众性的展品。
共分7层的巨大筒仓里,展品与建筑有机组合、混搭,绽放出别样风采。筒仓底层的十多个大漏斗从空中垂下,每一个漏斗之下,都有一件与之在视觉上相呼应的公共艺术品。筒仓顶层展出的“上海都市范本”,将粮仓的大管道口,别具匠心地布置成一个高度正好适合阅读的展台。
一件名为《仓声·品》 的装置作品,由1000个太阳能自发声音箱和1000个不同的食物器皿组成,它利用筒仓内部的圆形空间以及环绕而上的楼梯,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泥山谷,组合成别具感染力的声场,昔日储放粮食的地方,被转化成一个精神食粮的发生器。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展览现场
老仓库内“造出”古典园林
8万吨筒仓旁边的257库也成为了主展场的一部分,其中一件《木构与智构》作品,通过实例照片,对照讲述了中国古老木结构建筑智慧与当代建筑理念的相通之处;《漫步环翠堂园景》,将明代徽派版画放大六七倍,形成一幅长卷,让观众仿佛步入古典园林。策展人介绍说,这几件展品都是用图片形式呈现,它们包裹在从12米高的房梁上垂直而下的简易钢管上,与老建筑内部的清水立柱、斑驳扶梯、巨大钢窗等相得益彰,在向老建筑致敬的同时,也宣扬了环保理念——所有展览钢管一天就可搭建完成,一两个小时内就可以撤掉。
几十米长自动扶梯上看江景
来自全球的策展团队把筒仓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空间变化,并在多元混合的空间中置入具有国际视野的展项,如世界优秀水岸空间案例展、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全球建筑实践罗盘,以及紧密结合上海发展的展项,如上海城事、两岸贯通、文化点亮城市等。
无数观众在8万吨筒仓中拍照拍到停不下来,建筑内外的无穷变化、公共艺术作品带来的无限遐思、信步所至便能触发灵感的空间呈现,观众能从老建筑、老地标的时代刷新中,体会、畅想城市的未来,也可以站在8万吨筒仓长达数十米的自动扶梯上,眺望滨江美景,感怀这个城市在时间、空间、社会、文化等方面多重连接的可能性。
据悉,除了民生路主展场,观众还可以在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汶水路新业坊、虹口区音乐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浦江轮渡、徐汇西岸公共开放沿线等处,参观本届艺术季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践案例展。
西周晚期青铜无綨鼎
“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文物特展
金陵新脉——江苏青年艺术家精英展
谢尔夫贝克展:完全相反的两种观感(组图)
浮士绘等日本版画中的美国印象
百达翡丽的“高光时刻”
两千年前庞贝的最后晚餐:榛睡鼠和鱼子酱
[非遗]湘绣
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亮相伦敦
谢稚柳陈佩秋文献展:大千曾赠牛耳笔
90后中国摄影师获《国家地理》全球冠军(图)
浦泽直树与蜷川实花将参与设计东京奥运官方海报(组图)
千余件珍稀藏品亮相贵州毋敛古风博物院
《弥陀净土图》净土信徒的精神家园
首艺联“七十年光影记忆”主题展映将于16日开启
临摹莫高窟
张大千抗战时期画作首次集中展出
苦行三十年 陈立明重建太行山色 ——“隐山”主题油画作品展在京举行
晚清银粉盒
向共和国致敬 开国领袖将帅肖像印暨书画名家作品展开幕
广东画院在陕西举办作品巡回展
十三生肖”——谷慧子个人作品展
2019丽水摄影节11月将办 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同期举办
欧洲第一名瓷是如何炼成的
FREE计划:黄园原×梁晓贤双个展“生命笔记”开幕
献礼祖国70华诞 玉雕重器《建国·千秋徽宝》首发亮相
平安扣的秘密
“沪皖两地书画名家邀请展”将举行
【新展预告】民生携手法国鲁昂美术馆推出新展——不可见的美
兰州警方截获一西周晚期青铜器 或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