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惊艳亮相,引得众多师生和前来观展人的驻足拍照。11月8日,“意匠之手——手工艺术国美之路”展览在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下称“国美”)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通过“手工的记忆”、“手感的磨砺”、“手作的深耕”和“手艺的生长”四大版块,构筑起一条“手工艺术国美之路”,指向“意匠之手”这一主题,并指引手工艺术专业回归手艺根源、复兴东方经典。
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系列展览之一,“意匠”一词古已有之,直译是动脑筋,匠心独具、得心应手,古代一些文献多有涉及。对于此次展览,“意匠之手”不是简单的概念词语指代,还承载着人们以手抵心、以志言道,用创造性劳动制作物件的态度。“意匠之手”的主题不止于细琢、求精、工巧、极致、完美等内容的描述,而是强调集意、理、匠、艺为一体,通过多维的观看,开掘手工艺术事物背后的感知。
展览中的四部分之一“手工的记忆”,以手工材料为主线带出历史故事,通过专业事件纪元时间轴的划分,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运用记录、存档、回放等方式开启对手工记忆的系统性观察,引导观者对事物文脉进行深度阅读。
“手感的磨砺”重点展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中国美术学院4个专业的12个教学案例,强调手工艺术的教学是借助对专业工具的掌握和对工艺特性的理解,达到对材料、技艺、设计、艺术、思想的调和与融通,最终激活为人与物、手与艺之间的对话。
“手作的深耕”重点表现手工艺术创作的拓新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建构,展示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学术交流文献及学院有代表性的国际领先平台。这是对手作人文内涵的深耕——通过视觉的观读,打捞超越视觉的精神体验,其中包含着劳作者的智慧和中外艺术创作的经验。
“手艺的生长”以“意匠之手”系列纪录片的形式,聚焦学院在学术和创作方面的前沿性探索和创新性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演绎艺术家和教育者对于手艺传承与生长的思考,展现学院再兴传统手工艺术、塑造东方人文手艺思想脊梁之抱负与理想。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手与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此番展览之题“意匠之手”,想要表达的就是手工艺术学国美之路的传神旗帜。
“人的心手合一,心手两忘,最是东方艺术的写照。手工,如人心人意的工具,无所不能,无精不致。手工之作,即代表那种上手的兴发和品质。”许江说。
无独有偶,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国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表示,“意匠之手”的精髓在于使用“手”去领会造物之妙,通过“手”去认知事物并打开思想的屏障,把没有思想的物质升华为精神的图腾,意义不止于匠人技艺层面的体验,还承载着手工艺术为人、为学、为艺思想的表达,折射出读书养心、上手劳作的创作观和育人观。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创立之时所设立的图案系开设的“陶瓷”专门课程。在之后近九十年的历程中,到今年,国美的陶瓷艺术专业已创办57年,玻璃艺术专业和漆艺术专业均已创办11年,工艺美术专业饰品方向已创办13年。
“手工艺术学院建立虽迟,但其以‘以手通意、以技入道’来作为当代手工传习之道的内涵,构造日常生活的实验状态,以臻‘心想手到、上手哲思’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却是理得通透、想得明白。”许江说。
据悉,此次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为期两天的“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论坛以“劳作上手”为主题,由“叙史”、“明艺”、“辩工”和“化育”四个分主题论坛构成,将有多位国内外手工艺术相关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出席论坛,展开了一场“有关手艺与时间的跨界对话”。
安格尔名作:泉
“产品力”助力品牌发展
国画《盛世荷风》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召开中国版画工作年会
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国际金属艺术展
[大视野]艾斯林格:设计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
崔子范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蒙娜丽莎》美国巡展的始末及其影响
落笔处技艺共增 言笑间友谊长存
“都市·田园”
董希源:壮写河山歌盛世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内容简介(四)
赵鸿甫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国博成立石鲁艺术研究中心
国家画院交付昆明大观楼长联国画创作
武艺之“武艺”
张伟平:中国画家学习中的烦恼
中国油画艺术展
用绘画呈现绚烂多姿的拉美风情
画家李秀峰为家乡人捐赠作品献爱心
生态书画中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与生态书画”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夏理斌:艺术智性与自由创造
新语境下的影视与美术
书画家“翰墨丹青彩云南”
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大视野]明朝的那些家具
文艺复兴名作展
见心会馆水彩三人行
法眼观察 体味人生——程法光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