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在2017年80岁生日前,重新“粉刷”了他著名的泳池 © David Hockney, photograph by Richard Schmidt
“透视应该被反转。”
2015年,78岁高龄的大卫·霍克尼在北京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讲座,向中国的听众分享了他对于人类观看方式的深入思考,而这个挑战常识的句子即是讲座的核心线索。
3年后,霍克尼的新作展“David Hockney: Something New i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and even Printing]”在佩斯画廊纽约空间开幕,以18幅新作品持续就“反转透视”这一观念进行探索。
大卫·霍克尼2015年北京讲座中曾展示的摄影拼贴作品
David Hockney, “Perspective Should Be Reversed", photographic drawing printed on paper, 2014 © David Hockney
大卫·霍克尼2017年再次采用的多幅作品拼贴合成的手法
David Hockney, “In the Studio, December 2017,” photographic drawing © David Hockney, courtesy of Pace Gallery
正如霍克尼在讲座中所阐述的,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是一种机械的观看,它与人们观察世界的真实习惯相违背:区别于前者固定的单一视角,人类的日常观看角度是不断变化和移动着的。
这一思考的“灵感来源”已成为一段耳熟能详的故事:三十多年前,他偶有机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见到了中国古代的卷轴画,并被欣赏长卷时“移步换景”的观看方式所震动。彼时的霍克尼刚刚开始他的摄影实验,并隐约意识到固定而单一的镜头视角所带来的观看上的局限性。而这次欣赏中国长卷的经验则令他豁然开朗。
对霍克尼而言,“观看”这一行为始终充满着无限的探索乐趣。如何将这种乐趣分享给他作品的观看者们,或许正是他不断保持思考及实验热情的动力之一。而在这种思考下,机器般精确的西方传统焦点透视原理则无疑显得“无趣”得多。
只有长时间努力观看的人
才会发现寻找美景的乐趣所在。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2015年佩斯北京个展现场 © David Hockney, photograph by Wang Xiang, Pace Gallery
大卫·霍克尼2017年泰特美术馆回顾展现场,2017-2018年,伦敦泰特、巴黎蓬皮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联合为霍克尼举办了全球回顾巡展 © JAMES GOURLEY/REX/SHUTTERSTOCK
大卫·霍克尼2017年泰特美术馆回顾展现场 © AFP/Getty Images
引爆艺术消费新热点 2016北京艺术博览会9月1日盛大揭幕(组图)
张艺振意笔仕女画展在北京开幕(组图)
为什么说非洲艺术是所有人类艺术的“初心”(组图)
陈金章欧豪年胡江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山美术馆开幕(组图)
墨守初心——王佑学山水画作品展即将在京举行(组图)
杨东升敦煌艺术创作成果展北大讲堂开幕 (组图)
中韩博物馆杭州联合展文物 韩国国宝级文物亮相(组图)
文心雅集·2016—中外名人艺术书画小品邀请展隆重开幕(组图)
“观水之形”水性材料研究邀请展即将开幕(组图)
墨韵禅心:龙老石国画暨紫砂艺术展正式开幕(组图)
《艺术市场》第三届新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开幕(组图)
雅得艺术应邀参展ArtChina国际艺博会(组图)
一画从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即将在京开幕(组图)
寻梦传统:方茂鸿书画艺术展开幕(组图)
山水永嘉:楠溪江首届中国画邀请展开幕(组图)
首次中国匾额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在北京举办(组图)
“俺老孙来也”——梅墨生戏画孙大圣画展览开幕(组图)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500年后的诱惑
最美私立美术馆展出意大利杰作《忏悔的抹大拉》(组图)
水墨心境——河南省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学术展将举行(组图)
沈阳故宫举行清宫后妃生活用品展(组图)
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在河南省美术馆拉开帷幕(组图)
故土•乡愁――中国画作品展在京开幕(组图)
第二届“水墨传情当代名家邀请展”在蓝天美术馆隆重开展(组图)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东兴公益行展览开幕(组图)
2016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年度大展亮相青岛(组图)
《艺术市场》第三届新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在京开幕(组图)
日本藏书家滨田德海旧藏的三十六件敦煌遗书亮相首图(组图)
尤利西斯的凝视:24位画家作品联展将亮相北京(组图)
280余件达利与毕加索作品周六开展(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