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国画) 25×23厘米 1986年 王秉复
4月18日,82岁高龄的王秉复先生个展“画中国故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使用敦煌壁画般延展回环的形式呈现水墨叙事性的作品,使王秉复的绘画如同抄手游廊一般在流动之间得以阅读,那些历史场景如同电影胶片般一幕一幕闪现,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展览以叙事性的人物画为主,呈现了王秉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三组人物画创作,“聊斋百图”“世说新语图”和“龙文鞭影图”系列。近500幅作品中,人物神态生动,性格卓然,场景各异。作品笔墨精练老辣,故事生动有趣。这些承载历史记忆及叙事性的人物画,不是简单的笔墨风格,也不是单纯还原的现实主义,更不是虚构,而是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世事通达的洞悉。从其大量写生手稿中,人们还可看到一位以艺术为生命的老人积以跬步的坚实足迹。
王秉复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吴镜汀、秦仲文、高希舜、陆鸿年等名家。他认为“笔墨造型”应该是传统的核心。在多次亲眼目睹潘天寿、李苦禅、陈半丁、黎雄才等大师的作画过程之后,更是坚定了“有笔墨才是真国画”的信念,即使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动荡,依然毫不动摇。王秉复知行合一,又具有不断深入的独立的理解。他受叶浅予先生的启发,开始对临陈洪绶、任渭长等人的作品,并相继于1958年和1960年去永乐宫与敦煌莫高窟现场临摹,进一步加深了对古代造型和线条规律的理解。王秉复对传统的继承既以历史为基石,又吸收民间丰厚养分。在教学相长的治学理念下,他把独到而坚定的对传统精髓的理解,通过现场讲解和一笔一墨的示范,传递给下一代。其理论和技法还归纳总结而成《骨法发微》一书。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说:“王秉复先生的艺术有自己的一套,和别人不挨着,却与古人近,与生活近,与本质近。”多年来,王秉复并没有主动在主流语境中博取过关注,他的这一个案有待更多挖掘。
中国油画艺术展
新语境下的影视与美术
多彩家乡摄影绘画大赛圆满结束
《蒙娜丽莎》美国巡展的始末及其影响
刘守瑶海岛泼墨山水画赴美展出
正在改变的传统——清华美院展示当代工艺美术作品
[大视野]艾斯林格:设计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
谢磊北京首展亮相艺术8
赵鸿甫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王健当代艺术基金发布
国际金属艺术展
生态书画中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与生态书画”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法眼观察 体味人生——程法光的画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美术考级全面展开
忧伤中的温暖——谈柯罗的绘画
[大视野]明朝的那些家具
文艺复兴名作展
书画家“翰墨丹青彩云南”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召开中国版画工作年会
见心会馆水彩三人行
安格尔名作:泉
“产品力”助力品牌发展
浩瀚草原作品展
张伟平:中国画家学习中的烦恼
798国画系列大展首展聚焦美协
“大写神州—崔如琢艺术展”亮相国博
国画《盛世荷风》
捏面食
国博成立石鲁艺术研究中心
国家画院交付昆明大观楼长联国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