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国画) 25×23厘米 1986年 王秉复
4月18日,82岁高龄的王秉复先生个展“画中国故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使用敦煌壁画般延展回环的形式呈现水墨叙事性的作品,使王秉复的绘画如同抄手游廊一般在流动之间得以阅读,那些历史场景如同电影胶片般一幕一幕闪现,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展览以叙事性的人物画为主,呈现了王秉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三组人物画创作,“聊斋百图”“世说新语图”和“龙文鞭影图”系列。近500幅作品中,人物神态生动,性格卓然,场景各异。作品笔墨精练老辣,故事生动有趣。这些承载历史记忆及叙事性的人物画,不是简单的笔墨风格,也不是单纯还原的现实主义,更不是虚构,而是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世事通达的洞悉。从其大量写生手稿中,人们还可看到一位以艺术为生命的老人积以跬步的坚实足迹。
王秉复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吴镜汀、秦仲文、高希舜、陆鸿年等名家。他认为“笔墨造型”应该是传统的核心。在多次亲眼目睹潘天寿、李苦禅、陈半丁、黎雄才等大师的作画过程之后,更是坚定了“有笔墨才是真国画”的信念,即使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动荡,依然毫不动摇。王秉复知行合一,又具有不断深入的独立的理解。他受叶浅予先生的启发,开始对临陈洪绶、任渭长等人的作品,并相继于1958年和1960年去永乐宫与敦煌莫高窟现场临摹,进一步加深了对古代造型和线条规律的理解。王秉复对传统的继承既以历史为基石,又吸收民间丰厚养分。在教学相长的治学理念下,他把独到而坚定的对传统精髓的理解,通过现场讲解和一笔一墨的示范,传递给下一代。其理论和技法还归纳总结而成《骨法发微》一书。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说:“王秉复先生的艺术有自己的一套,和别人不挨着,却与古人近,与生活近,与本质近。”多年来,王秉复并没有主动在主流语境中博取过关注,他的这一个案有待更多挖掘。
烟标上的武汉长江大桥
140余件青铜器为你解锁金文世界(组图)
曹操墓是否“盖棺定论”?(组图)
橙黄橘绿一年景 齐鲁藏瓷露真容
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平行志愿本科院校第2次网上补报志愿说明
南通大学2020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值得收藏的清代古籍有哪些
金银器做得这么美 古人是厉害
战国各类铜镜收藏入门
宁夏2020年提前录取艺术本科C段院校征集志愿公告
一份绣娘的初心: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精彩亮相(组图)
观荷纳凉闻清香
珀莱雅青藤艺术中心支持女性艺术家事业发展
耳目集-Greatest Hits
蒙克作品今秋将来沪 包括油画与《呐喊》石版画
历久弥新 艺术享受
沈阳故宫展出150余件清代宫廷御用品
中书协原副主席敛财2486万 不懂书法却助长歪风(组图)
“拥抱海疆”庆八一军旅画家作品展
从北宋蔡襄字谈“刻帖碑”
“繁花盛开,蝴蝶自来”: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启用特展在京启幕(组图)
邮票收藏常识
苏州科技大学2020年采用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瓷画: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
百位艺术家在线上展览中纪念美国妇女参政百年(组图)
夏日里,静安区文化馆邀你“玩瓷”“玩草”
“视觉神话”实验艺术系列展之手机摄影
“归来—孟昌明艺术2020”孟昌明个展
2020脱贫攻坚赞歌主题书画作品邀请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德化抗战捐款贡献飞机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