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8-05-05 - 2018-06-05
开幕时间:2018-05-05 15:3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机构:春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655号2楼
学术主持:吴林田
主办单位:春美术馆
协办单位:黄浦区图书馆
参展人员:白红伟 蔡广斌 柴一茗 大有 丁设 高毅 郭利伟 黄华三 蒯连会 罗威 了了 刘坚 李磊 李诗文 李婷婷 梁卫洲 裴晶 钱嵘 宋克西 邬一名 王大志 王劼音 王伊楚 肖谷 于幸泽 杨冬白 赵葆康 赵春 朱岚 郑梦梅 张黛妮
展览介绍
凡是画画的人都喜欢小画。小中见大,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微言大义;方寸之间,别有洞天。大画大多是不得已为之,宋徽宗自己不画大画,让张择端画了《清明上河图》,让王希孟画了《千里江山图》,御用画师,皇上让画什么就是什么。至于现在的大画,富豪定制画什么就是什么,能在美展得奖的画什么就是什么。
小画发自内心,大画负载过多。画还是小点好,博物馆里历代称得上大师的画都不大,西方也是,莫兰迪、莫迪里阿尼们没有一幅大画,而莫奈在橘园美术馆的巨幅睡莲远不如他的小画,透露出一种被名利牵绊住的燥气。中西方大师在小画的作为让我们叹为观止!而大画多立足于愉人耳目,无有动人心魄的作品。中国画的至高成就是文人画,文人画不宜大,浅尝辄止管领风骚,大不易疏解文人情怀,南宋梁楷、法常的尺牍小品至今影响着当代艺术家们的审美。至简至微,尽得风流!
前年冬天在斯德哥尔摩当代博物馆看了保罗-克利的个展,布展极其精微,几十幅小画散散落落置于洁白的展墙上,发散着无以名状的情致,于是有了想主持一个小画展览的动念,于是有了《一平尺》。这次展览邀请了几乎都是持有当代身份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领域探索已久并形成创作上的独到见解,而对纸性的定位涵盖了他们迥异于通常意义国画家的别样嗅觉。
去标签化、概念化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在去年出版的文画集《知止集》最后一页有一句话: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潮流之外的人……我希望这个展览也是,不同于流行于这个城市多年以来的其他展览,尽量把附加的成分剔除,重新归回绘画本身的体验和展示。
张汝财:改变新兴工艺美术被边缘的现状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组图)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组图)
俄罗斯肖像画 中国贵族精神定义新标准(图)
刘大为:艺术工作者要践行美育职责
许江: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活化传统、弘扬美德?
欧洲风景画的诗意探索(图)
当代艺术下一站:中国新水墨
吴为山:城市雕塑该立法了
对新时代工笔画绘画语言的思考
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组图)
参禅体道 以书修行——张德林其人其书(组图)
年画中的三种活化石
多文化并置 当代水墨以何续接文脉
张谷良的人物画艺术——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评(组图)
人民日报评论: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赵红尘:艺术过程不重要 呈现效果最重要 (组图)
沈其斌:不要放大中国当代艺术泡沫论
赵长青: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
彭德:实验水墨的困局
写意花鸟画的意从哪里来
袁佐:坚持艺术的纯粹性(图)
张海涛:未来新媒体艺术与高科技伦理问题
当代艺术背景下审美现代性思考
当代艺术是一个陷阱
王栋栋:当代艺术中的图像即观念
段俊平: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
刘海粟: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潘天寿: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
如何驱散画坛的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