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充满传奇。国宝曾流落异国他乡,又险遭战火焚毁,后被贼人偷盗,最后它终于归属国家。它的发现和传世,徐悲鸿先生功不可没。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办画展时,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从德国人马丁夫人手中换来了这张画。
《八十七神仙卷》画名系徐悲鸿所定。它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可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八十七神仙卷》,作者佚名。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白描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精准,神情华妙,构图宏伟壮丽,线条圆润劲健,姿态丰盈而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画作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的渲染效果。
画面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先生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该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在深褐色的丝绢上87个襟飘带舞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那近于缥缈的画面意境使徐悲鸿日夜观摩,兴奋不已,并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鸿生命”的印章,加盖在画侧。潘天寿曾评论此画:“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感,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张大千和谢稚柳见之也对其夸赞不已。张大千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而谢稚柳也认为是“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并喻之为稀世之宝。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
“中国名家书画笔会慰问团”慰问民工子弟学校
力群百年诞辰 木刻原版捐赠中国美术馆
书画频道走进鄂尔多斯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中国美术馆提出全新理念 新春汇聚十馆群珍
“美好家园”尼玛泽仁作品展在京开幕
央美举办油画高研班汇报展
九城联展作品昨日全部抵京
龚循明陶瓷绘画呈现“大野无垠”
一个观看王璜生的视角
老一辈美术家文献整理抢救迫在眉睫
国际背景中争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
近期视觉艺术领域典型案例评点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更换展品
东方的想象——现代绘画中的唐近豪
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摄影交流赛启动
程大利山水画
《李振宇画集》出版发行
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电视艺术家在天津展书画
西安美术学院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在福建连城揭牌开馆
画求熟外生——王保安印象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亮相
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这一年,是什么让10万观众饱眼福
《天柱》诠释两岸的共同守望
中国作家书画院在京成立
新疆桑皮纸绘画作品辽宁巡展
关山月笔墨的“地方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