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展讯 > 满江红花鸟小品展

满江红花鸟小品展

查字典美术网 2018-09-25

满江红花鸟小品展1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8-09-08 - 2018-09-30

展览城市:云南 - 昆明

展览机构:无声堂画廊

展览地址: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98号无声堂画廊

策 展 人:吴志坚

参展人员:满江红

展览介绍

苍莽、大气的古拙之风

——满江红的花鸟画创作

满江红在1970年出生于云南陆良,他少年时开始学习书画,在大学以后又到国内多处艺术院校学习。这位有着直爽性格的艺术家对于国画执着而勤奋,在多年的学习、阅历中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绘画道路。2000年前后,满江红在工笔重彩花鸟画已有不俗表现,连续获得一系列奖项。2008年以来,性格爽朗的满江红在“胡杨林”等西部题材的作品中初步形成了自己古拙、苍莽的风格。在201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郭怡孮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之后,满江红的学养又进一步,绘画中用笔更见沉厚,色彩愈加绚烂,尤其是表现在热带雨林题材的创作中。

满江红从初中起就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在进入云南艺术学院后,他先师从张志平先生习画,后来作为交换生,在杭州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跟随闵学林先生、韩璐先生学习花鸟画。他也曾到西南大学跟随李德琳先生学习岩彩,由于对国画“笔墨”的兴趣,最后到南京艺术学院跟随张友宪先生、孔六庆先生学习。在大学毕业后,又多受王晋元先生、郎森先生的指点。多年的学习使他积累起深厚的绘画功底,转益多师又让他具有开阔的视野。

从1999年起,满江红的工笔花鸟作品多次参加重要的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如1999年《禽翻竹叶霜初下》获《民族百花奖》“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银奖,1999年《风霜雨雪蕴清奇》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1年《山溜泠泠》获《民族百花奖》“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奖,2006年《一池寒霜胜艳妆》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等等。从这时期的作品看来,满江红已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特别是《一池寒霜胜艳妆》这样的作品直追两宋宫廷院画的雅致、写实之风,不过总体上未脱前人圭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满江红真正具有个人面貌的作品产生于2007年前后。在2007年中,满江红先后到内蒙古、甘肃一带写生,荒凉、雄奇的大漠,还有荒漠中各种顽强的生命深深地打动了这位艺术家。他在油画布上,运用毛笔、使用岩彩,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在2007年创作的《丝路晓雪》中,昏暗的天空下,几棵树干高大的胡杨林在雪中耸立,前面几株灌木还带着绿色的叶子;树林里,有几只或立或卧的山羊,它们身上的长毛被雪水粘成了一团团。《丝路晓雪》的景象还略有北宋李成、郭熙的形迹,而2008年创作的《冰雪梦里见胡杨》,则更见画家的自我面目。画里,几棵胡杨树满覆白雪,站立在荒芜、萧瑟的大漠中。这幅作品以泥土制成的褐黄色作为底色,以墨线和黄色用“骷髅皴”的变体刻画出胡杨树,再以珍珠制成的白粉表现出白雪。画中颜色并不复杂却对比鲜明,在这种大画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有单调或刺眼之感,不过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将胡杨树繁多而枯瘦的枝干表现得层次分明,右下角还有胡杨树的断桩,坡地也起伏有变;这幅作品内部颇为丰富,表明看上去又单纯、厚重,具有非常独特的苍莽和古拙之气。

在随后几年创作的西部题材作品中,画家延续了自己苍莽、古拙的绘画风格,又有所拓展,如在《大漠晨歌》里,画家描绘了雪后胡杨林中的长毛满身的羊群,具有独特的生趣;《穿越阿塔卡玛沙漠》中在参天大树间出现了狂飙的赛车,上面还有飞行的直升机,现代化的机器在雄奇的自然前显出了人类的力量;在《初月照大漠》中,几只西部罕见的八哥在枯林中飞舞,画中使用了石青、石绿,充满了梦幻色彩。等等。满江红通过一系列的绘画,把西部的荒凉景象纳入到工笔画的表现语言中,又营造了总体上苍莽、各个作品又有着微妙差异的画境。

在艺术创作中有一种现象是,或许是由于对于身周的事物过于熟悉而没有新鲜感,艺术家最初容易在“异域”的景象里找到创作灵感,不过,要真正将艺术发挥到极致,却需要将与自己更为密切相关的景象用某种“陌生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满江红早年在王晋元先生、郎森先生的引导下即开始涉及“热带雨林”题材的创作,在攻读博士期间,受郭怡孮先生的指导,逐渐将创作的重点转移回了云南本土的“热带雨林”。

入选“2008全国中国画展”的《重露》是满江红较早的一幅比较成功的“热带植物”题材的作品。这个作品采取了小写意的画法,表现了热带树林的一角。画中的前景处是一株大叶的龟背植物,旁边一株树干生出长着小叶子的侧枝。另外几株树木近地的枝干上,缠绕着枝蔓、附着着苔藓,还有树皮和叶刺翘起;这幅作品截取了树木近根处最为奇崛苍劲的一段,这成为这位画家作品中常见的取景方式。这幅作品形象已经十分生动,色调颇为清丽,但还未能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在接下来的几年,满江红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训练,作品都形象而富有生趣,皆有可观之处。不仅限于热带植物如榕树、董棕等,画家对自己生活周围的植物如柳树、芍药、紫叶兰等也进行了写意的描绘,作者在这些写生训练中笔墨功夫见涨,颜色运用也愈来愈鲜艳热烈,而画中的意境也渐趋大气古拙。

经过长期的积累,满江红的热带雨林题材创作开始收获硕果。2012年的《蝉鸣绿树间》中,画家描绘几株绿色的棕榈,它们露出遒劲的树根,身上藤蔓围绕。2013年的《南国秋晚》(获“中国画学会第一届中国画学术展”优秀奖。)用棕色和墨色表现了秋末冬初沉睡的董棕,这是一种一到秋天、温度在15度以下就要休眠的热带植物。这两幅作品的颜色运用都比较单纯,显得沉着而苍劲,不过《蝉鸣绿树间》的绿色已经十分醒目,画中浓绿到嫩绿的色调变化非常微妙。

2014年画家为攻读博士学位而进行的毕业创作《山中一夜雨》是一幅尺幅巨大的作品,表现了山坡上的丛林一角。如果按照传统上从右到左的顺序来欣赏这幅大画,会发现它具有乐曲式的美妙结构。作品中,右边是几株树干虬蟠的木棉,一如满江红常用的取景方式,画家截取了最能表现枝干奇特、古拙的近根部位,在枝干间用蓝色、绿色、黄色等光彩夺目的颜色来表现树叶,其中还略点缀些红色花朵,既写实又极具装饰效果。向画面中部看去,杂生着石块和文殊兰的下降坡地上,在绿色的枝叶稍头,在苍劲枝干和蓝色叶子的包围中,生长着正在盛放的木棉花,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再向左行进,在陡坡上斜生而逐渐舒朗的木棉枝干上,是红色、绿色、蓝色交错分布的花朵和叶子。在画面左下角斜向右上画家还用水分较多的淡青色彩表现出坡下的河流,在画面的左上和中部,画家也用淡青色晕染出云烟和远处的若有若无的丛林,做到了远近、虚实兼顾。苍劲的树干夹杂些花叶做为总起,以红花作为高潮,以较为舒朗而均匀分布的各色花叶作为结尾,这种结构是非常严谨而有效的;同时画家又以高超的笔墨功夫和造型能力做到了自然而毫不拘谨,布景、颜色运用等都做到了巧妙的平衡,实在难能可贵。这幅作品布局精巧,造型极为复杂又层次分明,色彩鲜艳、热烈又能压得住而做到了沉着、厚重,完全表现出了苍莽而又亮丽的云南丛林,已经堪称为花鸟画中的优秀作品。

在博士毕业回到云南艺术学院工作以后,画家在创作上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尝试表现更为繁密的景物的同时,对颜色进行提亮和压沉、进行层次丰富的安排。二是力图对笔法进行进一步锤炼。如在2015年所作的《春山半晴》中,竹叶、花枝、新枝、细草、苔藓和大块面的枯干层层叠叠,各种安排和穿插非常巧妙,两只戴胜也动静得宜,用笔多变而更见骨力;画中雪白、翠绿、亮蓝、轻红、棕黄、金黄直至墨色的浓淡变化极为丰富,却又随着物像浅深聚散而和谐雅致。

自清末以来,中国画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扩大题材,把前代文人画忽视的民间和日常生活形象的重新纳入视野,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更将各种“现代”题材纳入到中国画中。二是基本语汇的革新,先是将来自金、石文字的篆、籀笔法引入绘画,后来特别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还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的探索。在持续革新的浪潮中,众多杰出的画家从云南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就花鸟画来说,潘天寿、郭味蕖等先生注重将山花野卉纳入到花鸟画的创作中,郭味蕖先生还开始以热带动植物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而袁晓岑、王晋元、郎森等先生进一步深入地表现了云南热带动植物。满江红沿着前辈所开创的道路,在亮丽、鲜艳的热带花鸟画中更进一步地融入苍莽、古拙之气,尝试对“热带雨林”题材的花鸟画有所拓展。

满江红是一位直率、质朴的画家,除了勤奋绘画外,他也曾广泛阅读各种书画理论的著作,他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是“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图式的研究”,这在他的毕业创作《山中一夜雨》中也有体现。不过在交流中他不喜奢谈理论,而是多谈自己对世界的直观体会以及绘画中的语言形式。他对自己的缺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与我闲聊时,他常感叹自己的书法不足,以致笔力有所不逮,因此加强了笔法的锤炼;他也常感叹自己的作品的面貌还不够独特、“意境”有所欠缺,因而他坚持到各地写生,尝试在对世界的直接观察、感受中有所突破。正是这些,保证了画家创作的广阔前景。

花鸟画创作中常见的缺憾是,或者由于延续前代文人情趣显得“过柔”,或者是缺乏笔墨修养而显得“过野”。满江红极为重视笔墨和形式的锤炼,又在荒原树木和山花野卉的描绘中渗透入质朴、古拙的风气,显露出阳刚大气而又刚柔并济的面貌,十分难得。假以时日,这位画家的艺术创作必然更为可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满江红花鸟小品展"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展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