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花鸟言情——王利群书画展(北京站)即将开幕

(2/6)王利群《华迳东风》 46×37cm 2011年

(3/6)王利群《莲池》 35×35cm 2011年

(4/6)王利群《池上清趣》 46×36.8cm

(5/6)王利群《岸上》 175×94cm 2018年

(6/6)王利群《旷原》 94×175cm 2018年
北京站
开幕时间:11月10日下午3:30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0日至11月16日
展览地点:晋商博物馆(北京·四惠桥东)
南京站
开幕时间:11月23日下午2:30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
展览地点: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南京·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中传大家风汇(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市场》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传艺术品(北京)有限公司、《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新华日报·艺坛》、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杭州钱江国际美术馆
索我高山
张华胜: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绘画艺术的“画种”林林总总,但大多是以“绘画材料”或“绘画载体”来命名,譬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唯独用“水墨(彩)”在“宣纸”的绘画,则以“国家”之名而命其“中国画”。
既有如此“庄重”的名头,当然要以“国粹”的人文品位去“填充”,方得名至实归——“诗、书、画、印”的珠联璧合,便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中国相”。也就是《画论》上所谓的“四绝”,它是“中国画”人文内涵的本源,也是中国画内涵中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的特定标志。这是令人“高山仰止”的高度,这种“诗、书、画、印”联璧的“境界”,古时的先贤们达到了,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也做到了。
在中国画艺术的表现中,广度和深度是技能和修养的体现,高度则是学养与修为的“修行”功夫。现今,“名家”“博导”满天飞,不要说有几人能够“达标”,哪怕只是肯在“四绝”上“下功夫”的人又有几多?
在我接触的中青年画家中,肯“下功夫”者,王君利群也。不久前的一个仲夏之夜,他带着几大捆书画邀我赏析。让我惊讶的是,他带来的还有自撰的三册厚厚的“手书本”诗集和印谱。在当下,有这种“能耐”的中青年画家实属个例。
小友王利群,中国美术学院科班出身,自幼受舅父王华丹先生书画启蒙,耳濡目染的“海派”画风是他吮吸的“第一口奶水”,这与他温文尔雅、清朗谦逊的性格格外相配,这便是他作品儒雅、清丽的“基因”。而学院“科班”的严格专业训练,又让他能够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大、小写意”混搭,精致而大气的绘画语言。在他的作品中:精致传神的鹰隼,配以奔放的苍松;玲珑的禽鸟,雀跃于蓬蒿、溪石;巨幛兰竹花卉,古气盎然。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题画诗词、跋文,均为随景、随意、随情自撰而就;图书、印鉴按需操刀而成……
“诗书画印”的珠联璧合,是中国画艺术境界的高峰,是难以攀登的高峰,步履艰难的“旅程”。用王利群自己的话说:“以书入画,画为心诗,诗为心画;执笔篆刀,率性致用,由感而发;游于艺而乐于道。”这是他一步步登高的心声。
因为山高,所以要攀登——索我高山。
王利群 号藏山、晚庐、龙问。1961年生于浙江常山,祖籍山东乐陵,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师从王华丹、傅永达、金鉴才、高石农,请益于卢坤峰、余正、张华胜。现为杭州钱江国际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历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艺术中心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义乌书法艺术院院长、义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义乌市收藏协会顾问。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
李万春故居被拆:文物保护春天何时到来
齐白石艺术新论(组图)
朱雨泽、张卿媛:创新不能迷失方向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组图)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
小品大艺(组图)
王志亮:前卫的准则与策略转换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
浅析丰子恺的艺术
年画岂能消失(组图)
品淡如菊 笔驰墨香
陈建初:方力钧说艺术需要吹
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
宋轶与郭海平的对话
赵子龙:央视不打贪官打小姐
艺术家如何把握时间这把杀猪刀
治史罕人 书画大家
张黎姣:独立动画崛起不代表走近大众
论美术界士大夫精神的缺失
陈传席:从宁戚饭牛谈如何看待美术界人才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组图)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
杜曦云:山水画的文明底色
影像批评:论摄影法则的遵守与打破(组图)
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 放荡不羁的水墨艺术
赵长青:用书法传递快乐
张昕:“新受众”视野下的“新本体美学观”
专家:私人博物馆要生存下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联盟化和专业化是文交所未来发展方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