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北武汉卷烟厂出品的“大桥”烟标。
热爱收藏的我,对桥梁建筑专题烟标情有独钟。“赵州桥”、“卢沟桥”、“泸定桥”、“清定桥”、“朝阳桥”、“蒲东桥”、“红军桥”……看着一张张精美的烟标,我觉得那一座座桥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人意欲探寻、理解回味。
在我的藏品中,有祖国各地大桥近百座,但独独缺少50多年前湖北武汉的“大桥”烟标。作为烟标爱好者,更作为地地道道的武汉人,这真是一种遗憾。
今年90岁高龄的老母亲,曾在武汉卷烟厂工作大半辈子。据她回忆:“大桥”香烟当时是甲级高档烟,产量较少,主要作为礼品供应给来汉参观武汉长江大桥的中外旅客。50多年的时间转瞬而过,“大桥”烟标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显珍贵。
多年来,“大桥”烟标像一位妙龄少女,时时让我魂牵梦萦。多少次,我托藏友“说媒”寻觅芳容,在集藏网上“征婚”淘宝,未能如愿以偿,只能单相思。
一次,我和往常一样来到桥口居仁门收获市场找寻藏品。突然,我在一个地摊上与“她”不期而遇,我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我轻轻拿起它,端详抚摸,真是相见恨晚。看到我如此喜欢,卖标者开出了一个颇高的价格,并一再强调还价免谈。我当时着实犹豫了一下,但又想若错失良缘,恐遗憾终生,遂忍痛花去半个月的工资成交。
与“大桥”烟标结缘后,我视若珍宝,专门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套新“衣裳”,让“她”居住在我的《不朽的经典:桥》专册中。每当藏友来到家中时,我便把“她”请出来与之共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连接龟蛇二山的武汉长江大桥,成为我国桥梁史不朽的经典。而在我的心目中,“大桥”烟标也是一座丰碑,“她”为我的收藏生活增添了更美丽的色彩。拥有“她”,我自豪,我骄傲。
书画装裱“三大”技术:传统装裱,机器装裱,手工机裱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
对待孩子绘画的十大忌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
油画本土化:画中国人的油画
郭浩满:中国艺术品还处在银铜时代
天美学生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
天美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
洪惠镇:中国画的现代语境与传统继承
从江湖看现代中国艺术的生成机制
中国玉雕创作所展现的意境内蕴
英雄儿女、英雄文化撑起中华文化伟大复苏梦
画家严培明:命运是一种偶然
建筑该怎么说话
阿布拉莫维奇:人的一生是一场持续的行为艺术
许鸿飞:把胖女人带回家
江湖画家惯用九大招
林泓魁:优秀非遗经纪人难寻觅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组图)
文艺评论要进入时代的场域
刘庆柱:古城墙保护与利用应慎之又慎
苏坚:不一样的涂鸦艺术
杨佴旻的水墨画创作:坚持理想自成一格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
元元:绘画以数字的重复来过滤情感
朱顺龙:壶中见茶史
画画有光明正道也有邪门歪道
向京翟倞对话:艺术家有点像荒野里的独行者(图)
范美俊:王羲之不是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