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赫哲渔人(赫哲族) 石膏 王轶男
(2/2)民族大团结(景颇族) 玻璃钢 赵彦龙
原标题: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开启首展“民族大团结”主题雕塑
3月2日至3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征集作品600余件,经专家委员会初评、复评,有220余件作品入选,它们与中国美术馆馆藏的部分民族题材雕塑一起,为全国人民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展览分为两大篇章:“民族团结”中的作品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以具象、抽象、意象、象征等形式语言展现各民族同舟共济、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喜庆与喜悦,自信与自豪;第二篇章“各民族风采”全面反映56个民族的不同风采与鲜明特性,雕塑体现56个民族团结一致、互助共勉,共同奏响新时代的文化强音。
民族题材历来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领域,民族题材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雕塑创作的重要内容,是现当代雕塑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凝聚着一代代雕塑家的民族情怀和时代使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早在1951年,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王临乙就为中直机关大礼堂创作了大型汉白玉浮雕《民族大团结》 ,这件作品前排为演奏芦笙、手鼓、唢呐的人们,后排为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的各族妇女,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友好欢愉的情境,描绘了新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1955年,张充仁创作《朝鲜双人舞》 ; 1962年,王万景创作大理石雕《傣族姑娘》 ; 1974年,曹忠亮、王维力创作木雕《日夜想念毛主席(维吾尔族) 》 ; 1979年,张得蒂创作《小达娃(藏族) 》 ; 1979年,时宜创作木雕《高原之春(藏族) 》 ; 1988年,张德华创作大理石雕《壮族姑娘》 。2000年9月21日,中华世纪坛象征56个民族的大型石刻竣工,以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制为浅浮雕,传达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新时代以来,雕塑家们更善于将优美宜居的生活家园、灿烂绚丽的民族风情、特色鲜活的文化特征,化为独特的形体、形式,以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诗意化表现,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的提炼、凝聚、创造与发展,使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美美与共的艺术形式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加强。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
天津商业大学简介
安徽财经大学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合肥学院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简介
滁州学院简介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简介
宁夏大学简介
皖西学院简介
山东女子学院概况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菏泽学院简介
安徽工程大学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简介
宿州学院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介
素描头像之年龄区别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九大美院
齐鲁师范学院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简介
安庆师范学院简介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简介
滨州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