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波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该展览项目是布鲁诺·瓦尔波特在亚洲的首次巡回个展的北京站,展览呈现了雕塑、绘画作品三十余件,既有艺术家为此次展览而准备的新作,也有在艺术家的其他展览中很少展出的绘画、铜雕和纸雕作品。此外,本次展览还展示了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实录影像,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这位艺术家创作之路。
布鲁诺·瓦尔波特(Bruno Walpoth)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木雕艺术家,作品包括雕塑、绘画等,曾为雕塑大师Vincenzo Mussner的学徒,师从汉斯·蓝德纳,1985-2008年于塞尔威亚加迪纳职业学院任雕塑系老师,2010年开始专注于木雕作品。布鲁诺偏爱以人物为创作中心,大多以年级较轻的模特进行雕刻,他们的形象以1:1进行复现,但是布鲁诺觉得雕刻的不仅仅只是模特,还有自己的内在精神与灵魂的注入。其风格简练干净,质感细腻,尤其在人物表情刻画上非常惊人,他雕刻的那些少男少女,面容青春,肢体纤瘦,双眼低垂或斜视远方,细腻到每一寸木质的“肌肤”都仿佛有着真实的生命气息,令观者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简单的几笔着色,更是将忧郁寂静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正是沉默的情感。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木雕工作室教授萧立,本次展览的策划人及统筹人之一舒文靖,艺术家布鲁诺·瓦尔波特等出席了开幕仪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担任主持人。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介绍本次 瓦尔波特先生多年如一的探索如何将当代情感注入传统技术,为传统增添活力的同时,也给观者带来心灵上的触动。并且,他的作品对处于当代化转型思考阶段的中国艺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激发了人们重新认识固有材料的叙事边界。
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表示,此次展览的举办促进了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艺术交流。意大利艺术文化遗产特别是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研究。但对于近现代、当代意大利艺术的介绍还是不够,意大利大使馆文化中心希望得到中国最权威的艺术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支持,来加强意大利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对话。
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讲述了展览的筹备过程。他还提到,意大利的木雕实际上来源于宗教,通过后期以布鲁诺为代表的艺术家的努力,完成了将意大利的木雕技艺从传统到当代的变革。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表示,布鲁诺的作品传达出来人性里面最沉静的一种美,从中也不乏看到中世纪的木雕作品、文艺复兴早期作品对布鲁诺的影响,但这些都不是所谓的题材、材料和技法的影响,而是人文精神或者是人类共同的永恒命题的影响。
于布鲁诺而言,他认为更加顺畅的交流方式是通过雕塑作品去表达、在雕塑过程中去表达,而不是用语言去表达。在他的家乡,木雕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有超过300年的历史。这样一种艺术其实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手工艺作品上。最近的几十年,木雕艺术作品俨然已经进入到一个艺术领域,而不是一个传统的技艺领域。事实上在意大利的雕塑传统中,大多数材质或者表达语言是石头、石材、青铜,而木材不那么广为人知。但现在,通过艺术家的努力,木雕艺术的价值再度被发现、被重新审视。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1日。
变形画与联想(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
《向动物朋友学习》反思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
会摇的玩具(美术教学反思)
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
墨与彩的韵味——课后反思
《威武的盾牌》教学反思
《拼盘造型》教学反思
《瓶子变变变》一课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绘画自信心
美术教研反思
《蚂蚁搬家》美术教学反思
变形画与联想
“合作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运用
《大嘴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反思
《狮子大王》教学反思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旋转卡》教学设想和反思
《陶艺》反思
《色彩的调和》教后反思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反思
中学生美育思考点滴
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变形画与联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