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沐辰《无题》 互动装置,2018
人机艺术计划II:人机合一
展期:2019年7月13日-10月8日
评星:三星
7月13日,北京当代艺术馆推出“人机艺术计划II:人机合一”展,力求以借机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机器关注人的社会历史、现实生存环境与状态;也会借“机”谈论对未来想象的可能性,反观现实,从而打破艺术描摹和反映现实的模式。人机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将人工仿真技术作为媒介载体,加以艺术的语言转换。展览试图探讨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全是负面的影响,而在于怎么平衡、怎么使用,以人文、自然、传统的永恒之道作为依托,发现未知世界进行创新、转换,即强调科技与自然、人文、传统的矛盾统一性:人机合一。
事实上,人机艺术跨越物理、生物、数字几个领域,是艺术的集合体现,它与我们有情感交流,不只是我们生活中实用冰冷的工具。除了可以讨论人工机能对人类的影响,也需要有想象力的造型,通过非功能性的自动装置来表达思想与伦理,而非自动化设计的实用机器。目前人机伦理已经是无法隔离的依存关系,不如彼此间平等对待,从精神和意识层面互相尊重且融为一体。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逐渐由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拓展到人机合一的关系,两种关系可能会并行或交互发展与融合,人机合一是人机关系终极的精神观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潜意识一体化的状态。
展览中,参展艺术家选取一切可能的角度诠释展览主题:如人机关系是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物之外新的生存关系,我们与人工生命、人造物的和谐相处成为关系美学中新的伦理课题。这也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问题:人造的自动化给我们将带来什么改变?自动化的意义是什么?是实用服务、创造精神感受还是毁灭自然物性,这也会引发我们对“自然与人工自然”课题的讨论和判断。尽管如此发散式的艺术主题探索的确为展览本身构建了话题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却没能将艺术表达和创作者的意图带入更深层的呈现和哲学思考中。
例如杨艺的作品《神与机器》中,古希腊众神以赛博格形象展现,随着人类科技崇拜的阶段越演越热,这些挥舞着机械义肢的半神半机械物之间的对话与动作暗示着我们面临的问题:当上帝造物主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人工智能取代上帝成为人类的新的信仰——AI宗教诞生时,人和机器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
邱宇《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机械控制的眼睛在看我》 机械手臂,2019
在邱宇的作品《机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镜子中机械控制的眼睛在看我》中,一个拥有“眼睛”的机械装置在不断移动,它似乎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在观察过程中,它突然发现面前有一面镜子,并且镜中的“眼睛”也在看着它,机械装置在镜子前打量自己,仿佛在与镜子对话……作品源于艺术家对机器智能自我意识形成的有趣瞬间臆想,就像孩子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时的惊讶状态。
在当代生活中,人的行为与机器、人工智能等密不可分,科技逐渐变成我们身体一部分,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身体,感知,人与机器之间的微妙关系。而在作品中机械控制的眼睛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在互相凝视中重新产生对自我和生命的认知。“人机合一”既是主题也是隐喻,试图引发观众基于科技与自然、人文不断交融和时而呈现对立关系的反思。然而,部分脆弱的数字艺术作品不仅在展场频频陷入崩坏局面,零散的艺术家创作本身似乎纷纷落入了美院体系毕业展的审美套路,呈现出强策展、弱创作的展览布局落差感。值得一提的是,该展的保安兼任导览员仿佛在地策展人,会为到访观众逐个打开作品,以哲学家般的独立思考精心讲解,令笔者惊叹。
于会见画展关注都市生态
第三届全国漆画展规模历届之最
中哈联展庆祝建交20周年
潘柏林陶塑精品展举办
王清州画作充溢“怡红快绿”情趣
“虚薄”绘画展在北京开幕
南京举办首届社区美术节
王中年国画展举办 展出近期近百幅作品
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巴黎奥赛珍藏
著名画家成星大写意中国画作品展在京举办
中央美院举办王玉平作品展
珂莱画展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山东中国画山水作品在京展出
河北成安农民书画展举办
全艺社四周年作品展澳门举办
第四届“明天会更好”书画展举行
新春名家书画作品“蛇舞丹青”
赵清设计展呈现“清平乐”
王平画展亮相马鞍山
徐生华画展吹动“海之风”
“水立方”办国际书画大展
北京举行喜庆党的十八大书画大展
迷失在展览空间中的2012利物浦双年展
雅尼斯·库奈里斯“演译中国”
人民·人民——黄土画派作品展
浙江美术馆特展精品藏品
卢禹舜160余幅画作展现新人文
当代刺绣精品展群芳争妍
杨一墨艺术展将办
京派画家花鸟画精品展春蕴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