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杜甫诗意图百开册》是画家陆俨少于1959年开始创作,并先后于1989年、1991年补画、重画,前后贯穿40余年。澎湃新闻获悉,8月2日起,“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在陆俨少艺术院拉开帷幕,这也是纪念陆俨少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曲”。展览以一件名为《一丘藏曲折 缓步得跻攀》的作品为切入点,展出院藏《陆俨少杜甫诗意图》30件,辅以文献资料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等,将陆俨少和杜甫相似的辗转经历、家国情怀以及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一波四折”的创作经历完整地展示出来。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
陆俨少(1909年-1993年)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家,他善于用笔,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之抗战期间国破家亡、流寓西南的经历与杜甫相似,陆俨少的 “杜甫情结”贯穿着他艺术生涯的始末,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据记载。陆俨少举家避难入川,随身携带着只有一本杜甫诗集;他看得最多、收藏最多的也是各种版本的杜甫诗集,甚至作诗也多仿杜诗格局。
陆俨少,《杜陵秋兴诗意之一》,1950年
在陆俨少的绘画中,“杜甫诗意”题材的创作贯穿多年,其以“诗境”为契合点,将“景”、“情”、“意”的生动展现,显示了高超的诗画转换能力。其中《杜甫诗意百开册》创作于 1959 年,后遗失了30 多幅,1989 年补全的。该册完整集合了陆俨少早中晚年的山水面貌,从中可见陆俨少中年的工致缜密、灵气 流溢的风格与晚年变法后的雄健豪放、简约浑厚之气象。
而在1991年6至7月间,陆俨少重画《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中的16开,目的是取代1989年所补之“纸笔不佳者”。但他并没有用新作替换旧作,如今所见百开册仍是1989年补足之册,而1991年新作,不久就捐给当时正在拟建中的陆俨少艺术院了。
陆俨少,《杜甫诗意画·溪回日气暖 》,1991年
如今位于陆俨少故乡嘉定的陆俨少艺术院藏有《陆俨少杜甫诗意图》30件, “一丘藏曲折 缓步有跻攀——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专题展”以一件名为《一丘藏曲折 缓步得跻攀》的作品为切入点,以原作、文献资料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展览内容,通过“萌芽”、“缘起”、“迸发”、“延伸”四部分的梳理和文字归集,把陆俨少和杜甫相似病痛折磨、辗转经历、家国情怀以及陆俨少杜甫诗意画“一波四折”的创作经历,完整地展示出来。该展览也是2019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
陆俨少《一丘藏曲折 缓步有跻攀》(局部)
从缜密娟秀到粗疏漫溢,看陆俨少风格之变
杜甫诗意百册是陆俨少于 1959 年开始创作的,其画作所展现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的感觉,他早期的山水画作品中具有较多的古人笔意,那时陆俨少将用笔的沉着和痛快分解,以两者相辅相成的并列形式来达到沉着痛快的艺术效果。而后来,他逐渐认识到只要用笔气盛,心有定力,下笔直书,就可以达到沉着痛快两者兼有的效果。而后,陆俨少也已经不重视追求用笔变化, 而注重用笔的整体统一感。
虽然他早期的山水画作品不及晚期具有强烈的个性,其笔法表现也过于依赖纤细的拟古笔调,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早期山水画作品还是极具较强的审美观赏性。
陆俨少,《杜陵秋兴诗意之六》,1950年
展览展出了1950年创作的《杜陵秋兴诗意之一》、《杜陵秋兴诗意之六》、《杜陵秋兴诗意之七》、《杜陵秋兴诗意之八》,这是陆俨少第一次尝试杜甫诗意画,此卷分为八段是根据杜甫《秋兴八首》创作的,并依照杜诗内容,描写当年他所看到的和所想的景物,参以亲身的体会。作为陆俨少诗、书、画三者进程中的一个标志。而《秋兴八首》也是明以后文人画家一再表现的题材。
陆俨少,《杜陵秋兴诗意之七》,1950年
展出水墨的《杜陵秋兴诗意之七》有秀润之感,《杜陵秋兴诗意之八》则是青绿山水,细看作品仔细勾线,慢慢染色,显出书卷气,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陆俨少早期作品的风格。
陆俨少,《杜陵秋兴诗意之八》,1950年
到了70年代,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一变,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的作画风格,1979 年开始,他担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院)教授,作品也显示出新的表现层次。
展览展出的一张《杜陵诗意图》是其1984年11月的创作,虽依旧是杜甫诗意,在尝试保留骨法用笔的同时采用西洋颜料来作画以呈现创新的泼彩法画。这也是“七十变法”之后的作品,同一时期,他画了数幅设色山水。在其中一幅上题曰:“予于山水画寝馈古法六十年,今耄老,辄欲绝去依傍,另起炉灶,而未知所往,如黑夜行路,前方似有光亮而闪烁靡定,转去转远。”
陆俨少,《杜甫诗意画-车箱入谷无归路》,1991年
到了 90 年代,陆俨少疾病缠身,虽晚年再求变法,然而终没有完成,但从展出的1991年6至7月间重画《杜甫诗意图百开》可见他晚年的用笔,已将云山树石都归入了一个整体浑沦的境界。
陆俨少,《杜甫诗意画-漾舟千山内》,1991年
《杜甫诗意百开册》是绘画风格的集大成者
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以一百张作品集中表现杜诗,张张不同,篇篇有新。在表现的技法上兼涉南北宗,取法宋元明清历代各家家法,再加上由“师法造化”而来的勾云、画水、留白、墨块等技法,可谓纵跨了陆俨少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特色。
展览现场,以复制品形式陈列《杜甫诗意百开册》
《杜甫诗意百开册》的创作素材来源有二,一是蜀中的“山川林壑之美”,结合杜诗中掇取蜀中断句。二是“参酌各家笔意”,也就是集古人各家笔法。
其中,董源《潇湘图》的“经营位置”之法、郭熙的蟹爪树的画法、米家山水的湿润烟云的横笔点法等可在《杜甫诗意百开册》找到相对性作品。
陆俨少,《杜甫诗意画-荻岸如秋水》,1991年
而王蒙、唐寅、石涛在陆俨少中则更容易看到,20世纪40年代末山水画以学习王蒙为主,他的创作了大量仿王蒙一路的山水画,这也为他五十年代的写生积累了扎实的笔墨与造型基础。 陆俨少对唐寅也有过很系统的学习,包括爽利劲率用笔,水墨淋漓的用墨以及方硬坚涩的形体;而在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在构图变化上极其巧妙,方尺之间变化丰富,与清代画家石涛有异曲同工之处。
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 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
从“参酌各家笔意”,不囿于一家一派,到广师造化,创新一格,体现出了陆俨少“传统与创新”及“变化”的艺术理念,这两种理念在《杜甫诗意百开册》创作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随着不断的成熟和发展,这两个理念在他晚年的《山水画刍议》也有精彩表述。
陆俨少《行草自作诗一首(怀王同愈)》
展览中一件《怀王同愈的行草自作诗》似乎回到了陆俨少诗书画的原点,王同愈(1856-1941年)曾教陆俨少学做诗,对陆俨少也是谆谆善诱、爱护备至。多年的时间里,陆俨少在王同愈的指导下学习诗文书画,并教导他在年轻时多读些书,于是陆俨少便养成了“白天作画,晚上读书”的习惯,这种习惯也贯穿了陆俨少的一生。
展览现场附:1980年代末新加坡摄影师蔡斯民为陆俨少“留真”(蔡斯民/口述)展览现场附:1980年代末新加坡摄影师蔡斯民为陆俨少“留真”(蔡斯民/口述)
陆俨少特写
陆俨少的性格和李可染有些相似,比较内敛,基本上很少笑,很难拍到他的笑脸,这张照片能抓到他的笑脸是很不容易的。
作画时的陆俨少陆老很少用大笔画,都是用小笔画,小笔画大画。作画时的陆俨少陆老很少用大笔画,都是用小笔画,小笔画大画。
陆俨少在作品前构思
此幅照片是拼接而成,用他坐在白纸前构思时的照片和作品完成时的照片。陆俨少画画时不起稿,直接上手画。此幅照片不是电脑技术拼起来,而是暗房技术中用两张底片拼起来的。
陆俨少和石头
我在陆老先生家里看到了几块石头,这些普通的石头对陆老非常的重要,是他在战争年代里逃难路上捡的。我觉得这些石头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见证,所以就拍了他和石头的一张合影。
陆俨少和夫人
天津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南京考点)
延边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山西考点)
江汉大学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浙江考点)
湖南女子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题(北京考点)
湖南女子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
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北京考点第二场)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成都考点)
黄山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陕西考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安徽考点)
天津工业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
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广东考点)
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陕西考点)
北华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江西考点)
南华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河南考点)
长沙学院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红河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陕西考点)
2015年吉林省高校招生录取第一批A段艺术类征集计划
贺州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兰州考点)
安徽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广西大学2015年美术类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北京第二场)
南昌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湖北考点)
长江师范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
常州大学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江西考点)
厦门理工学院2015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陕西考点)
南昌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山东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