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最近在安徽博物院老馆西二楼展厅推出了“淮上窑火——寿州窑瓷器专题展”,展出从南北朝至北宋时期的一百余件寿州窑瓷器,以及几十件窑址采集的窑具、瓷片标本等,让我们可以借此展览领略这处著名窑场的基本面貌。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寿州瓷黄”,可知唐代寿州窑以黄釉瓷器闻名。本文就来介绍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一件唐代寿州窑黄釉剪纸贴花蝴蝶纹枕(图1)。
图2
该瓷枕,长14.5、宽11.7、高8.5厘米,1957年治淮工地出土,现藏安徽博物院。此枕形体略呈长方体,枕面稍大于底面,枕面两个长边中部微束,呈两条小弧线。瓷枕通体施黄釉,枕侧面脱釉较严重,底部不施釉,枕面(图2)正中装饰蝴蝶形纹饰,纹饰有微微突起的立体感,灵动而雅致,不失为一件珍贵的唐代瓷器。
寿州窑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是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胡悦谦在进行窑址调查时发现,并根据文献确认的(参见:胡悦谦《寿州瓷窑址调查记略》,《文物》1961年第12期》)。窑址上产品的年代以隋唐时期为主,隋代主烧青釉瓷,唐代则烧造黄釉瓷、黑釉瓷等。唐代寿州窑的黄釉瓷以素面无纹饰者居多,只有在执壶、瓷枕等高档用瓷中,常见有剪纸贴花、刻划花等装饰,又以瓷枕上的剪纸贴花最多见,亦最具特色。
从考古材料看,最早的瓷枕出现于隋代,唐、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元代瓷枕仍有不少精品,明代以后就衰落了。总体来说,唐代的瓷枕形体较小,基本造型可分为箱式枕和象生枕,箱式枕是指枕内中空如箱状,象生枕是指以人、兽、建筑物等造型为枕座,如象座枕、孩儿枕等,唐代寿州窑中见有黑釉象座枕,但更多见的还是箱式枕。箱式枕中又可进一步分为六面枕、腰圆形枕、银锭形枕、多边形枕、如意云头形枕等。其中,六面枕是出现时间最早、最传统的一类,初唐、盛唐时期相当流行,造型越方正、棱角越分明,时代一般越早,到晚唐、五代时期,这类六面枕的棱角已有向圆滑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的这件瓷枕即属典型的六面枕,其造型较为方正,枕面两个长边稍呈小弧线,时代可能为唐代中期之前。
剪纸贴花是将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中的一种技法,是将剪好的剪纸贴敷于瓷器釉面上,入窑烧造中,剪纸燃烧消失,但在釉面上会留下原先剪纸的图案。瓷器上的剪纸贴花装饰一般被认为是宋代吉州窑的首创,但实际上唐代寿州窑就早已使用剪纸贴花装饰,只是早期有些学者将寿州窑的这类装饰误认为是印花技法。剪纸贴花图案的最大特点是纹饰图案左右对称,众所周知,剪纸艺术正是采用将纸张对折的方式进行创作,展开后图案自然是左右对称。另外,剪纸贴花装饰的图案比印花立体感更强,且图案中见有明显的漏孔。寿州窑瓷器上所见的这些纹饰图案都符合左右对称、漏孔、立体感等这几个特征,显然采用的不是普通的印花技法,而是剪纸贴花装饰。
来自Alyssa Monk的足以欺骗你眼睛的绘画作品欣赏(组图)
插画师Robson Borges的压抑风格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孤独的星球 意境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画里的世界 场景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插画师Todd Young的童话梦境插画作品(组图)
日本插画家Katsuo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温暖人心的治愈系插画图片分享(组图)
Nancy张小溪的街拍穿衣搭配及手绘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风格颇为怪异的手绘插画(组图)
硬汉画风的黑白《刺客信条》概念插画设计作品(组图)
一只小猫咪的恬静生活 野地美樹子插画作品(组图)
俄罗斯插画师ARTEM RHADS的绘画作品(组图)
插画师 Izumi kyou绘制的唯美和风水彩插画作品(组图)
插画师ハーブ 人物插画作品(组图)
一些很有味道的日系风格插画作品(组图)
精选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Carolyn Gan描绘的很有意境的插画作品(组图)
笔尖上的世界 呓呓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Lisbeth Zwerger的民间童话插画作品(组图)
时装艺术家David Downton 女性时装系列插画(组图)
Mr.merci的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插画家Martin Feijoó的创意云朵插画(组图)
韩国插画师Kim yoon
那个时髦的兔子 一左一右手绘插画(组图)
笔尖之美 女生插画作品(组图)
插画师Lorraine Loots的微缩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日本插画师Katsuo的梦境般存在的插画作品(组图)
插画师赤坂孝史的雪景插画(组图)
德田有希君的美妙世界 手绘插画图片(组图)
pixiv插画师湯屋萌萌哒风格绘画作品(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