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车站站台 20世纪50年代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由深圳美术馆策划的“影像时空——深圳美术馆馆藏深圳题材摄影作品展(1949—2019)”于8月1日开幕,该展览还通过评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近年来,深圳美术馆通过对郑中健关于深圳20世纪50至60年代的摄影作品收藏、何煌友关于深圳20世纪70至80年代的摄影作品收藏,加上此前依托“感恩与回报——深圳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展”以及“绚烂·光影——深圳摄影家历届全国和国际常设性影赛获奖作品展”“观·照——2018深圳美术馆当代影像艺术展”等摄影展的举办而进行的深圳题材摄影作品收藏,现已建立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完整影像谱系。
此次深圳美术馆从馆藏1000多件摄影作品中精心挑选了200多件进行展出,并组织邀请深圳摄影师结合深圳美术馆馆藏老照片进行同地点同角度拍摄,直观地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成就。在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展览还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候机厅开设了特别展场。
展览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宝安记忆(1949—1969)”展出一批郑中健以宝安为题材的摄影作品。郑中健是深圳海关的一名工作者、一位本土摄影艺术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用相机忠实地记录下深圳地区社会的发展,记录了五六十年代老宝安县城、街道、深圳水库的建设、深圳各界人民示威游行反对英美出兵约旦和黎巴嫩、深圳群众支持香港爱国工人大罢工等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原宝安县城的社会景象。“鹏城叙旧(1970—1979)”板块展出何煌友部分的摄影作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何煌友拍摄了大量有关宝安县时期的农业、工业、边防、渔业和文化历史状况及改革开放初期特区建设的火热场面,他的作品质朴而饱含深情,凝练着深圳的特区精神,为深圳留下了宝贵的城市记忆。
“沧海桑田(1949—2019)”板块不仅有何煌友、张东、陈宗浩几位前辈摄影家几十年来对深圳城市各区域持续拍摄的对比照片,并且展示了张燕方、赖雅君两位摄影家自2017年开始,历时两年多,通过梳理和研究,以馆藏早期深圳城市照片中标志性的建筑和景物为参照,选取同一地点同一角度,运用无人机等最新设备进行拍摄的深圳新貌。这些并置在一起的今昔对比照片,直观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恩存:当代经典再解读
且读且画(组图)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组图)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
全国美展推进中的潜移默化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组图)
留法三剑客的艺术被高估
伪劣艺术家游走江湖令人生厌
回归本真 书画家最终还需靠作品说话(组图)
皮道坚:当代艺术绝非全是观念
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所起作用并不很好(图)
书法家之于书法:笔墨磨练就是精神磨练
苏锐:艺术批评很难吗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
浦东时报特供:古迹遗址的无用之用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
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图)
“斯和”之展
时代坐标系下的画院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组图)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组图)
薛松:我不是艺术的教徒
国博:历史与艺术并重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的身体审美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
期望白砥
陈婉之:浅析当代中国写意画衰弱的必然
博物馆展览复制品究竟可不可行
评艺术家张火丁复出:生活不入世 艺术才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