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山水画家钱松喦诞辰120周年,“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7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以“祖国山河抖擞描” “迢迢我自江南来”“拾翠披云寻我师”三个主题,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钱松嵒作品20件、家属提供钱松嵒作品100件及钱松嵒诗稿、创作草图、 《砚边点滴》手稿等珍贵文献资料75件。
钱松嵒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早年受唐寅、石溪、石涛影响颇深,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灌注于笔墨意境之中,他用作品由衷地礼赞新生活,成为新中国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展览展出了钱松嵒的《瘦西湖》 《芙蓉湖上》 《常熟田》 《延安颂》 《红岩》等代表作,既有反映钱松喦所生活的江南地区的生产、生活,也有矿山、工地、井架、水电站、船港等建设场景,较为全面地呈现了钱松喦艺术生涯中的变革与探索。
据介绍, 1964年3月,钱松喦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40天的个人展览,反响强烈。时隔55年,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此次展览,不仅是展示钱松喦有感于时代、有感于生活而记录下的真与美,更在于鼓励和引导当下的画家“不忘初心” ,继承和发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艺术精品,也期望观众能通过展览作品认识到“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统一性,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展览开幕式上,钱松喦子女还将钱松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3件重要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
探索的目标是超越自我
中国画的“芯”与“新”
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
什么时代可以“鸾凤齐鸣”?
品读唐卡艺术的“太阳味道”
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
在传承中发展 ——黄泽森的绘画艺术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推动美术持续繁荣
[艺象杂言]别让艺术输给情色
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在书页中营造艺术空间
传统中国画元素流失过多惹业界担忧
美术品著作权保护空间尚待拓展
“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美学启示
以什么目的展示裸体美术
黄国强:东西求索五十年
陶瓷艺术:市场持续火热批评不应失声
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
烧“水”的深意:回归传统文人精神?
城市雕塑的美学“魔咒”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雷人“鸟巢”频现,都是创新乏力惹的祸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赵根成人物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自在汪伊虹
大众与版画
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引热议
笔墨当随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随感
中外专家热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