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属于稀有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视为财富与身份等级的象征。商周的金银制品大多是用于佩戴的首饰,如臂钏、簪、耳饰等。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除了制作各种首饰、配饰外,还出现了盘、盆、耳杯、西、勺等生活用品以及轭首、轭角、衡帽等车马具和鱒、剑柄等兵器。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金器,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久盛不衰。单只故宫博物院就藏有金器约2400余件,银器900余件,主要为清宫遗存,大部分为清代制品。
镂空人物纹金帽花
明
长3.8厘米宽3.2厘米重5.2克
帽花为古代帽子上的饰物。此帽花 上所镂人物面部神情温和,骑鹿前 行,寓意“福禄双至”。
冠饰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金银冠饰。山 西石楼殷商墓葬出土的带状圈形金头饰, 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金冠饰。内蒙古杭 锦旗匈奴墓出土的一套鹰顶金冠饰,是匈 奴最具代表性的金银器.也是迄今发现的 唯一一件匈奴王金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 方少数民族流行金冠饰.如花枝状或牛头 树枝状冠饰。辽宋时期,开始出现完整的 金银冠.如辽二龙戏珠鎏金银冠和双凤戏 珠鎏金银冠。明代,金银冠更多,万历皇 帝生前所戴的金翼善冠为等级最高者。
虎鸟纹金带饰 战国,长4厘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土匈奴人腰带饰,一组2件,正面以虎形图案为主,虎的腰腹部镶嵌7块红绿宝石,头部和尾部饰有鹰首图案,背面两端各有一拱形钮。
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相应的艺术价值的评判有其自身的定律,作品主题、风格、语言等,只是判断作品的价值的基础。而其在艺术史上所处的地位,以及自身的独创性才是判断艺术的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大众很难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往往会受到艺术家的名气、艺术品的拍卖价以及评论家的分析等很多因素的干扰。
花鸟画名家何水法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
中华民族人物风情画展在巴黎开幕
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伉俪故乡行书画展举行
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在京成立
张宝全说“让艺术家当美术馆馆长是不妥的”
唐宋名瓷现代传人与台湾陶艺名家两岸交流展举办
程小琪:以像写神 以言立意
广州三年展“见所未见”将开幕
捍卫钓鱼岛书画
笔墨春秋―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作品展开幕
国画家赴云南采风学习
月照上人:心香祝国土 禅艺酬乡情
书画展庆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3周年
孙唐:意润山水
《红旗飘飘》书画作品在京巡展
中国文联举行职工迎新笔会
杨金川:见物皆画似
周锡玮北京画展诠释“大彩无色”
朱乃正:手握毛笔的自信
庞茂琨写生作品展现“手绘的意志”
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亮相福建
中央美院上演“美术馆之夜”
李平:风雪·艺术·人生
张静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举行文化下乡活动
曾梵志伦敦个展亮相高古轩
“家园——黄格胜国画展”举行
曹德兆写意人物画——体验入之 抒情出之
李可染:山水大家的牧牛情调
白国文与“铁岭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