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应妮)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200余件(套)乐器珍品文物,8日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亮相此展的“九霄环佩琴”传世目前仅4张,颇具盛名。这张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琴斫于中唐,距今千余年,原漆为黑色,露朱漆地。筒体发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为桐木所斫,做工圆润不露楞角。足池装红色玛瑙足1对,轸池装红色玛瑙轸1副。琴腹内有墨书题字,已模糊不清。底面肩上阴刻小篆书“九霄环佩”4字。
出土于陕西西安插秧村唐墓乐俑一共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面颊丰满,盘坐或跪坐俺走。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和笙。
据介绍,考古发现的隋唐乐舞俑数量很多,且风格自成一体。其乐器的组合、形制、种类和数量,乐人的服饰、发式、造型、神情、演奏姿态均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一件件乐器其实也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早期中华文明遗址中,就有以笛、哨为代表的吹乐器和以钟、鼓为代表的击乐器。先秦至汉代,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乐器更加复杂化,出现了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外来乐器广泛应用于各式演奏场合,诗歌、壁画等艺术作品记录了“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繁盛景象。宋元之际,乐器的运用和改良达到新的高峰,以马尾胡琴为代表的弓弦乐器的地位正式确立。明清两代戏曲、歌舞、说唱等包含音乐元素的艺术样式日益繁荣,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据悉,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作为支持单位出借了多件文物。
艺术授权使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水墨中国: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将在葡开幕
艺术概念的演变:从美术到视觉艺术
“广州明信片”通草画回归本土
偏见目睹之798怪现象
《中国艺术报》:文艺批评为什么看不懂
海上画派云集瓯江草堂
数字中国画:当国画创作与电脑联姻
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
宋人花鸟册页的美学意蕴
“舒勇和他的社会”在京展出
大器"玩"成—民间玩具精品展
[大视野]叩问国家美术馆
公共艺术,能否一人有一颗钉子?
张桦:传递生命的温度
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的山水创作初识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宋源文版画作品亮相深圳
游走在暧昧边缘的艺术时尚
法国风景画大师韦尔内标志性灯塔被发现
浙江美术馆展出收藏成果
探秘元青花的前世今生
李夏山水画小议
笔下有情
形象塑造与意义重归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工笔画不可少了绘画性
首饰可以如此艺术
毕加索VS现代英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