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博物院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近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临时展厅展出,共展出309件套珍品文物。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可以从中一窥千年前一段历史“融合”故事,回想当时民族交融、丝路往来的繁盛景象,感受华夏文明海纳百川的传统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彩绘陶魁、陶勺
玻璃小壶
“平城”瓦当
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历史上的北魏都城,连接着塞北与中原,交汇着草原与农耕文明。1600多年前,来自塞北草原的拓跋鲜卑创建了北魏王朝。他们驭马南下,迁都平城,北魏王朝迎来了辉煌的97年,拓跋鲜卑由此成为“第一个成功扎根中原的草原民族”。而他们的到来,让平城华丽转身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放眼历史时空,北魏平城的历史是“小”而“美”的,它用短短不到100年的时间,留下了民族交往、交融的生动画面。
大同南郊华宇北魏墓地壁画东壁
磨花玻璃碗
金五铢
萨珊波斯银币
陶骆驼及牵驼俑
陶鸡首壶
陶马
据介绍,此次展览分为“尘下千年 不期而遇”“平城万象 锦绣未央”两个单元。展出的309件(套)展品,材质种类多样,涵盖了陶器、玻璃器、金器、铜器、钱币、瓦当、壁画等多种;珍品云集,有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丝路珍宝,有北魏墓壁画、金下颌托等近两年新出土文物的首次亮相,有60件(套)出行俑阵、40余件(套)各式人物俑的集中展示,还有3D打印云冈石窟七佛造像的辅助展出。
此次展出的一组大同南郊华宇北魏墓地壁画,画面清晰精美,就真实记录了北魏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该组壁画是2019年大同南郊华宇北魏墓地出土,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和平年间(455—465)产物,以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为蓝本,描绘了出行、庖厨、宴饮等内容。如其中一幅东壁壁画(长3.72、宽1.435米)画面:中间一座月牙形鸱尾庑殿顶幄帐,帐下是端坐着的墓主人夫妇,左右各立一侍从。墓主夫妇面前为一六曲足三角形几案,上面放着樽形盛酒器,案旁围绕六位男女侍仆,其中一男作舀酒状,对面一女作接酒状。樽形盛酒器、幄帐、几案等都是典型的汉文化产物。壁画左侧为上下并置的两张坐席,共跽坐七位男子,面朝墓主夫妇奏乐,席边摆放着黑色鞋子。其中上方坐席除第三位破损不清,从左至右依次在演奏卧箜篌、阮、箫乐器;下方坐席三人从左至右依次演奏横笛、细腰鼓、三角形乐器。壁画右侧有上下两排宾客,拱手直立,目视幄帐。在他们前方有一匹马和一辆牛车,牛车旁立一女侍。牛车鞍马反映了拓跋民族定居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融的生活。除此,壁画上人物的帽饰、穿着等方面,也是值得研究的亮点。展出的另一幅北壁壁画同样描绘的是墓主夫妇宴饮的场景。整组壁画既有汉文化的承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西方元素,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文化碰撞的历史进程。
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
铜鐎斗
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
杂技佣
再如,展出的磨花玻璃碗、玻璃小壶等几件玻璃器,也是此次展览中的一大亮点。如山西博物院提供的一件北魏磨花玻璃碗,口径10.3、腹径11.4、高7.5厘米,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这件玻璃碗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的玻璃碗造型极为相似,被研究者认定为萨珊波斯器物,是国内已发现的同类器物中最精美的一件,也是北魏平城时期丝路交往的见证。
西方绘画派别简介:超现实主义画派(2)
书画藏品在梅雨季节的保养之道
油画画法技艺揭秘:何为“扑粉法”
油画入门科普:油画颜料如何分类
油画画法技艺揭秘:如何使画面呈现亚光效果
油画画法技艺揭秘:古典透明画法的方式
近代西方油画发展简史介绍
西方绘画派别简介:超现实主义画派(1)
油画保存秘密:布面油画不一定比纸张更易保存
调色油等媒介的调配方式简介
油画绘画技法浅谈:依维尔油画材料技法
油画画法技艺科普:油画的主要技法盘点
海派油画:集投资、收藏、装饰于一体
油画画材工具的使用方法:油画纸和木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油画艺术创作技艺:色调浅论(1)
油画艺术创作技艺:色调浅论(2)
上光油的种类盘点及其作用介绍
连环画保养论:连环画保养的三大要点
油画技艺入门:油画的最基本画法
油画创作技巧浅论:自然物象与艺术形象的转换变化
油画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浅谈
中国书画论:中国书画特点与古陶瓷真伪识别
中国油画发展简史:建国后我国的油画发展史
墙上挂油画的技术讲究:如何挂放更美观
书画藏品的保养:潮湿天气如何为书画藏品防潮
行业专家的珍贵字画保养方法
书画藏品存放过程中的四大要诀
揭秘你不知道的油画悬挂技巧
中国当代油画市值大涨的背后:尚未成熟的三大表现
油画保护技巧浅谈,油画保护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