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绘75件、清代木版年画52套(61件)以及明清时期中国画2件,为观众带来一场美的盛宴。
本次展览作品精彩纷呈,日本浮世绘部分有“浮世绘第一人”菱川师宣,“浮世绘六大家”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最后的浮世绘大师”小林清亲等重要画师的经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画部分选取了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北武强、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画产地的代表性作品。展览以“同源与流变”“形象与风格”“技艺与受众”“生产与发行”4个部分;从渊源、技术、发行及风格等方面探讨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的异同。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在文化艺术上交融互鉴,绵延千年。历史上,中国唐代佛教美术、宋元水墨画对日本美术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木版套色印刷技术臻于成熟,不仅促使中国木版年画至清代达到鼎盛,也推动了日本浮世绘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历史渊源深厚、制作工艺相近,又各具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纪的东方世界里大放异彩、相映成趣,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
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历史背景看,二者的兴盛得益于社会的稳定、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木版套印技术的成熟。在艺术进程上,二者几乎并行发展,都在17至19世纪经历了兴起、走向繁荣和逐渐式微的过程。在制作工艺上,均受到明代书籍版画的影响,以木版套印技术为主,具有可重复性印刷的特点。在题材内容上,反映人民群众的世俗生活与思想情感,充满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在表现手法上,丰富明丽的色彩显示出民间艺术的用色特点,勾线填色的手法展现了东方艺术的平面装饰特征。
据悉,此次展览既是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览。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让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让藏品走出库房,组织了“典藏活化”系列展。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以广泛的艺术传播让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浮世绘全部是版画家李平凡于2004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馆通过对这批浮世绘作品的学术梳理和深入研究,挖掘其与同时代的中国清代木版年画的联系与差异,并将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集结成展、回馈观众,切实发挥了藏品的社会价值和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朗润旷远白雪石
江山胜景:粗服乱头的野趣之美
秦桧可以被扶起吗?
金丝楠艺术“美成在久”
“90后”毕业季——重要的不仅是技法
当下,再谈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远观“80后”艺术现象
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
传统的颠覆与解构
“苹果”用什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工笔画写意性的表现方式
马力:一个在中国做策展的法国人
海外传播与阐释中对齐白石的误读
视觉艺术的“现代化”
e时代下的手工技艺与创造力
潘鲁生与当代艺术智慧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
维度构象水墨
当代艺术三要素
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我们为何而画?
寻找指引创作的明灯
知识生产:美术馆的发动机
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
朱屺瞻与关良“沪上重逢”
回望英国美术300年
陈琦:最好的技术是让别人看不到技术
艺术家:请多考虑下你们作品的受众
诗意·诗境——吴声的诗意画探索与追求
当代艺术评论:一条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