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嘉宾现场签到
冯远、张士军、卢禹舜、纪连彬等在展览现场
2020年8月15日,“繁花似锦——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启用特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明德楼正式对外展出。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繁花似锦”特展的举办,不仅标志着历时数年的“中国国家画院扩建工程”项目顺利竣工,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明德楼正式投入使用,预示着作为国家级美术创研高地的中国国家画院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亦彰显出国家画院新楼、新作、新起点的饱满热情。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冯远、张士军、卢禹舜、陈孟昕在展览现场
龙瑞、李虹霖等在展览现场
龙瑞、李宝林、卢禹舜、纪连彬在展览现场
“明德”引领风尚 “国风”展现至善
本次特展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院内和外聘艺术家与研究员美术作品近300幅(部),包含了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理论著作等。这些创作成果,体现出新时代艺术家、理论家活跃的创作观念、饱满的艺术热情、杰出的创作水平和深厚的理论造诣,体现出国家级艺术创作平台和理论研究机构在创作研究上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顾问冯远参观展览后表示,从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能够看得出党和政府对美术事业的支持,也看得出全国美术家对中国国家画院的厚望,相信在硬件获得更好改善的同时,中国国家画院一定可以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对于本次展览,冯远认为,“繁花似锦——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启用特展”聚集了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一展览的举办和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的启用,将成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新启用的创研楼总建筑面积33703平方米,建筑构成为地上12层、地下2层。创研新楼集创作、研究、教育、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既有艺术家创作、研究的工作室,也有各研究所等院内业务机构的办公空间,可供集体业务活动的会议室、公共教室等,还有供集体创作使用的升降大画室。此外,还有分布在一、二、三层的可以举办不同规模展览的展厅,这为中国国家画院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表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从谋划到竣工历时16年左右,是在各方面关心支持下,经过全院同仁和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建成的,很多院领导和职工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建设一座新楼不容易,管好用好也不容易,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全院同仁继续努力。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命名为“明德楼”,是经过院领导和专家集体研究决定的。明德是大德、正德,是杰出艺术家应有的品质。希望中国国家画院全体艺术家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在为人和从艺上止于至善。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成立时间不长,但起点较高,其建制本身就决定了其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团队,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弘扬和创造创新的重要阵地角色。“党和国家关心爱护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了优厚的创作条件,我们也必将不负使命、不负时代。我们将创研新楼命名为‘明德楼’,把一楼大厅命名为‘国风堂’,也是要表达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创作导向和创作宗旨。”卢禹舜说,“明德楼的启用,不仅是改善创作条件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激发激励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凝聚了创新创造的生气和活力,为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新作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适应时代发展 满足创研需求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楼——明德楼的落成启用,是中国国家画院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节点,标志着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跨入了新阶段。作为国家级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聚集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创作人才,承担国家主题性创作和重大课题研究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受到画院空间制约,创作人员的工作室狭小,很多艺术家和研究所没有创作室和办公室。建立符合创作要求的工作室是众多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多年来的共同夙愿。创研新楼投入使用后,中国国家画院的总建筑面积增加了三倍多,达到四万多平方米,创作研究条件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介绍,如今创研新楼的建成,使得每位艺术家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而且工作室的面积比之前大了许多。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巨大的公共画室供艺术家使用,日后不论多大尺幅的绘画创作、雕塑创作,都不用担心创作空间的问题,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保障中国国家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站在中国国家画院发展的新起点上,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表示,这样的空间给艺术家的创作、研究带来诸多的便利,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和对艺术家创作生态的密切关怀。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认为,这么好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同类的艺术机构里是居于前列的,解决了艺术家对创作空间的需求。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负责人王艺表示,创研新楼的启用让雕塑创作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艺术家们一定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进入到新的创作高峰期。
虽然本次展览没有开幕式环节,但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还是在开展的第一时间就纷纷来到展览现场,共享创研新楼启用的喜悦。中国国家画院的老艺术家赵力忠、邢少臣看到创研新楼的启用,让他们“感觉自己有了新家一样,特别高兴”。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同样满怀喜悦地说,创研新楼的启用,是我们画院的大喜事,更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足干劲的新开端。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所长杨越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的启用,大家都带着喜悦的心情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以及新作,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也表示,这次展览从布展到作品质量都很高,看得出创研新楼的启用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的鼓舞。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认为,本次展出作品艺术样式和风格丰富多元,具有极高的学术性,代表了国家的一流水平,相信中国国家画院可以引领全国美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佳作,实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创新。
正如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名誉所长、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所说,中国国家画院的创研新楼的建设是全院艺术家和很多业内人士期盼已久的大事,新楼的启用以及展览的举办,给中国国家画院带来新气象。
展览现场
勇担时代使命 推进创作研究
谈及创研新楼启用后,中国国家画院未来的创作研究规划,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将以此为起点,切实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认为,明德楼的建成改善了画院艺术家们的创作环境,这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改变,更能促进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升华,在新的创作环境里,画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创作责任和使命。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表示,明德楼不但提供了更适宜的创作空间和条件,更多的是艺术家们内心的归属和认同,“面对新环境,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要心存感恩,感恩这个伟大时代为艺术发展给予的坚强助力;更要坚定目标,因为通向艺术高峰的道路注定荆棘崎岖,愿同行人无所畏惧,来日携手奋勇登峰!”
创作和研究,是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两翼。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表示,站在新时代眺望未来,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扎根中国这片土地,结合世界艺术的发展潮流,完善中国艺术理论体系,从而和创作实践共同良性发展。谈到未来的创作,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坦言,我们这一代画家所肩负的责任,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山水画的诗意,来表达当下的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文景观,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当代人所思、所想、所见的山水画语言。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表示,书法篆刻所将继续倡导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品”来界定艺术的品质,构建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创作与研究架构体系。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表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潜心做好创作和研究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吸引和培养美术人才的力度,多出精品力作,让中国国家画院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外景
明德楼内部分公共空间内景
沈阳音乐学院2017年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北京高校2017年北京考点美术设计专业考试时间
清华美院设计素描高分卷讲解
鲁迅美院2017年招生简章中未体现的专业,如何报考
2018江西美术联考政策变化调整
2017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招生问答
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艺术类校考科目及要求
2017年安徽省艺术类联考人数5.3万
2017河南科技学院山东服装表演(模特)类专业校考实施细则
201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设计学类本科招生简章
2017太原理工大学山东艺术类专业校考安排
2017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考试科目内容
河南科技学院2017年美术校考评分办法与标准
2018江西美术联考考试内容调整
渤海大学2017年使用多省音乐表演类统考成绩
2017河南科技学院美术类校考考试科目及说明
2017河南科技学院湖南音乐类专业校考科目及说明
2017贵州美术联考分数线公布
广州美术学院2017年专业考试报名注意事项
2018年江西艺术统考考试大纲调整通知
2017河南科技学院艺术类专业校考实施方案(省外)
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播音与主持专业考试时间
2017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招生政策概要
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艺术专业考试科目
2017太原理工大学河北模特类艺术专业校考安排
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使用美术统考成绩录取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有哪些特色?
2017北京交通大学艺术类录取原则
2017河南科技学院省外美术类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2017河南科技学院湖南音乐类专业校考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