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时期的许多竹雕,无论是在客厅里还是书房里,都是供人们玩耍的。它们可以被收集或装饰。竹子作为一种有机材料,容易产生霉菌、裂纹和虫蛀,因此对竹雕艺术作品的保养十分重要。让我们先看看古人是如何保养竹雕的。
《竹人录》清代作者金元钰曾说过: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 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由此可见,竹雕在当时非常流行,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养护方法。竹雕放在一个纹密坚致的文木盒中,隔两三年取出,用生桐油细刷一次,刷净后用棉布擦净,再放进去。在燥烈火湿热的天气里,不可以取除玩赏,以防受燥损裂。这些方法现在也很实用。
除了古人介绍的保养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防止硬物的摩擦或碰撞。因为这种摩擦或碰撞,即使很轻微,也会损坏餐具的包装,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和疤痕。
其次,竹雕作品需要相应的温湿度,太干,易干裂变形,失去光彩;对于湿度过大的地方,则更不适宜,因为受潮上升,更易损裂,且易虫蛀,是竹雕保存的最佳环境,温度应在20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在60%左右。北方偏高,所以最好保持加湿器。
最后,柔软的绒布经常被用来轻轻地擦拭,并坚持不懈地保持其表面的光亮和润泽。对于器物表面的陈年污垢,不可能用肥皂、肥皂粉和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清洗。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可以作为擦拭剂,既可以去除污垢,又可以保护表面。
另外,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竹雕,应经常放在掌心,使之更为精美。我们应该注意温柔和缓适度。如果你没有时间玩,就用绵纸把它包起来,藏在布盖或盒子里,放上樟脑精等防虫药片,并定期清洗。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
严学章:把“蟹派”艺术进行到底
谷文达:将当代艺术变为大众艺术
传统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
千城一面中的桃花源记
张其凤的高音书法系列探索臆说
评论:书协“去功能化”之怪现象
安旭:绘画重在通古今融内外(图)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广州艺术家谈文化如何走出去
忻东旺:现实主义是我的“乐土”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介
鉴定证书的“江湖”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
日本美术还未出生(图)
蔡萌:新水墨,不妨慢慢来
曹禺:李苦禅的画给了我们生命之感
三谈《功甫帖》为什么必须是真的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图)
口蜜腹剑的艺术伪批评
张其凤:当代书坛的三大误区
为什么面对姗姗来迟的新水墨我们泪流满面
徐涟:私人订制时代,艺术还需要标准吗?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
书法的精神美有赖于自觉修为
三问新水墨(图)
徐文生:牡丹文化与绘画(图)
米勒:尖端科学如何重新定义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