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阻创作热情,不间断作画开启人生新旅
8月29日,即将步入18岁的新锐艺术少女刘于菲,在重庆圣荷酒店27A 新空ART艺术空间,以人生中首场个人画展的形式,开启了一场特殊“成人礼”。
本次个展由其父亲亲自操刀策划执行,新空ART艺术空间筹办,敦美堂品牌设计协办,圣荷酒店助力支持,蔡峰先生提供学术支持,重庆艺术圈众多大咖亲临现场观赏。
少女╳丘冬,共生之『牵丝戏』
画展主题为“牵丝戏”。画者刘于菲认为,她将自己有趣的神经从脑海中牵出,刺进画纸,自己呼吸的速度、脑海的思维风暴、咽口水的频率,任何细微变化都能为画面带来不一样的呈现,而这些完完全全源于自身,她就像控制木偶的技艺人。而此次画展出场的主要“人物”丘冬,就是她的专属演员,演绎着独一无二的剧本。她与丘冬相互纠缠,彼此融合,看它亦是看自己。
刘于菲的“丘冬”系列自2017年至2020年已历经三个阶段,不断演变进化。从最初的黑白线描,到水彩幻境系列,再到最新的MINI丘冬。她以丘冬为绘画容器,在自我世界里探索徜徉,让自己的情绪情感在画布上肆意挥洒。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看她的画如同看她“赤裸的倾诉,无尽的欲望”。
除此之外,现场还展出了刘于菲幼年时期的部分画作。
画者与观者隔空“对画”
受全球疫情影响,刘于菲无法从国外赶回来,在当天的画展上与观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好在现代通讯科技弥补了这个缺憾。
刘于菲录制了长达10分钟的视频,诚意满满地向大家倾诉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感悟,让观者在观赏中更易“入戏”。
她的父亲,也是此次画展的发起者和策展人刘尚麟先生,感慨于女儿成长之路的同时,也留下了对刘于菲的期许,愿她以后成为一个头脑清醒身体康健、乐于享受孤独、懂得感恩的良善之人。
蔡峰先生作为本场画展的学术支持,亦是前言《观看的宽容》的作者。他从专业角度深入解读刘于菲的画作,更为这位未来艺术家不断归纳、系统、诉说的过程,做了最佳注解。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傅舟先生也光临现场,作为长辈和艺术道路上的过来人,对刘于菲的绘画之路,寄予了殷切期望。
启幕仪式后,大家纷纷“入戏”。
有天赋,有实力,“路子野”
现在德国留学的刘于菲,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目前就读于慕尼黑的Gymnasium Kirchheim (Bayern)高中。
3岁开始涂鸦,9岁绘画天赋光芒初现,12岁时不少画作已得到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师的高度认可,在今年刚结束的“第六届美院奖全国青少年美术创作大赛”中,其作品“渝新欧之重庆-慕尼黑”斩获中学组版画二等奖。
但令所有人倍感惊奇的是,她从未接受过专业绘画培训,对国内绘画应试教育体系更是0接触,全凭天性热爱和自由摸索。
在绘画上,父母对刘于菲一直奉行“放手式”教育,除了常带她去看各类文化艺术展之外,不引导不强制不报班。没人教授美学知识,没人告诉她怎么描线如何布局,没人规定要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没人评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小时候她拿起画笔开始,就只是任由天性随心所欲地画。
这让她的天赋如鱼得水,而遵循自己独门“野路子”天马行空,释放绘画狂想。更重要的是,刘于菲真心热爱绘画,早已把绘画当做生命中仅次于父母亲人的重要存在。
也正因如此,疫情期间的她仍笔耕不辍作画,将无法回国的孤独煎熬与无尽思念,全心倾注于画作,这才有了画展中呈现的所有惊喜与震撼。
这场画展对刘于菲来说,是18岁的成人礼,更是她全新绘画旅程的起点。
未来已来,少女刘于菲的绘画之路才刚刚开启,她与画布的“牵丝戏”未完待续。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组图)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组图)
保护开放名人故居需解放思想
钟涵谈油画问题:我们怎么看、学和用写实
保护优秀传统要与建设现代文化相结合
朱德群:东西融合不是拼凑
怎样进入“愉快的书法”?
创新之难:教育之弊
尤洋: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组图)
朱德群:恒久不变的联系是恩师吴大羽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组图)
李鬼充斥艺术品市场:书画如何保真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组图)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
顶尖书法家得意之作从何处来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中国书法口决(图)
由“勁”“猛”到“凈”“圓”:張德林的回歸(图)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
王宏伟:“当代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底线何在
意象的现代中国画与中国雕塑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组图)
深圳画院院长忆朱德群:是个厚重少文的人(图)
朱晓剑:书法的审美情趣不能缺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组图)
艺术需要真诚,不需要权谋!
朱德群:现代主义艺术的离去和归来
“丑术”是一种浮夸心态的象征
王南溟: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