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600年的悠长历史,如何通过一场展览梳理和讲述?澎湃新闻获悉,继苏轼特展今天对外展出后,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作为参观紫禁城的“序厅”。
展览将展出《徐显卿宦迹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紫禁城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亦被称为故宫,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紫禁城内旧影
紫禁城内旧影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600年的悠长历史,一场展览要如何梳理和讲述?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将它作为参观紫禁城的“序厅”。
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经过了策展团队的精心挑选。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凤毛麟角,在午门展厅西燕翅楼展出的一套图册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生动资料。西燕翅楼展厅策展人何蓓洁介绍,“ 《徐显卿宦迹图册》全面真实的记录了徐显卿作为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
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里。据正楼展厅策展人张杰介绍,“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布展现场
如何让文献和老照片不枯燥?东燕翅楼展厅策展人谢安平介绍,“这次我们在展览中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视角经验作为文献的补充。比如,在讲溥仪出宫这件事时,我们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布展现场
600年的历史文化,也让中华民族在制作工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劳动智慧在此汇集。策展组成员刘梦雨介绍,“将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这是它在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而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布展现场
布展现场
除了展品,时间演变的概念也被融合到了展厅设计中,想邀你一同,感受紫禁城内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展览讲述的是紫禁城时间的演变,那就用这座城四季变化的景象体现时间的概念吧!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这些变化又永远不变的影像展现给观众,这个构想贯穿了整个展厅的空间设计。当你来到展厅,不妨去看看西雁翅楼入口处的一个版面,上面有一只酣睡的猫。在故宫,流逝的不光是时间还有生命。”展览形式设计于彤说。
中国美院举办三场学术展览展示多国陶艺漆艺之美
中国当代艺术出国 展现艺术家对传统与当代的思考
长假里这些新开博物馆你都去过了么(组图)
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在晋祠博物馆举行
试水收藏 AI画作能否改写市场格局
2018年西安思源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刻字从刀,金为镂木为刻
“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成都)”即将开幕
2018年宁波大红鹰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海派印象——上海现代油画精品展亮相日本
成都学院2018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2018年浙江万里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2019年湖北省舞蹈学类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时代丹青——中国画博士十二人作品邀请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无锡博物院10件国宝级文物首次亮相
南昌海昏侯展新增刘充国墓发掘动态
“力·能”燕子青综合艺术展10月7日亮相
国庆期间 上海33余万市民走进了美术馆(组图)
重构经典·毕加索真迹展
夏圭《山庄暮雪图》收藏多波折
艺术家抗议孟加拉国摄影师因言获牢(图)
专家发现清代甘肃平凉同家族地契等珍贵文书
湖北省首届高校漆艺作品展举办
中英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山东烟台举办
刘墉等翰林书法作品亮相沈阳 尽展清代书法魅力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8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如迷”张炯个人作品展
“汉字·格律”陈楠汉字艺术设计观-武汉展
闻名遐迩寿山石——石之美
中日韩国际交流美术展亮相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