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新:《子冶石瓢》
从岩石到泥土,我们的祖先经历了第一次物质的大更换。就像以后从泥土改换成木材,改换成金属,改换成化学物质一样。每一次的物质更换都使人类一方面感觉着对新的材质的兴奋,而另一方又感觉着对旧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对泥土特性的认识,是经过要比岩石复杂。岩石的认识是直接在它的质地与形状上去辨别,用击打,摩擦的方法,改变它的造型。比如玉石。中国人说“美石如玉”,中国人爱玉,仿佛是对那久远而茫昧的石器时代的记忆。不但是在视觉上看他们的形制,更是用手,用脸去亲近这玉石的质地。仿佛那冰冷而无感的石块,经过几百万年人类的亲近,也被赋予了美丽的生命。
但是,对紫砂的认识,是经过了它渗水溶化的特性,被捏塑的特性,到窑烧以后形制固定的特性,其中认识的过程需要更复杂的记忆累积。宜兴紫砂决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的生活文脉,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人胜的美感。
就像古人双手合拢盛水的“观念”与泥土这种“物质”联系在一起的人,已经完成了一个“碗”’,他剩下的工作则是努力使自己手工实验实现这个“碗”
的出现。在认识中创造文明。是生存的意识促进手工。手又回过来,要求材质服务于技术,为观念服务。
是手与材质,观念与技术的互动的结果产生了我们的紫砂艺术。
美术学科中的游戏教学一得
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初探
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小学初中艺术课程标准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上好工艺美术课的五要素
在困窘中生存的高中美术欣赏课
新课程培训中的“对话”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中学生美术成绩测评新模式探索
浅谈中国画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投影片的设计与绘制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CT——为幼儿美术教育诊断
改革美术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浅谈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儿童联想变形画系列稿之二:变形画与联想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放飞思维、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
让美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