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藏友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几则打折转让藏品的经历。根据藏友描述,其中一些藏品还是源自拍卖市场,原始成交数据亦可查阅,不过此次转让的价格比当时拍卖成交价要低了不少,比如一幅曾经拍出5万元的某区域性画家作品,最终转让价格只有3万元,折扣幅度可谓不小。
有分析认为,卖家主动调低心理预期成交价,多数情况应是藏家遇到了现实资金难题亟需变现;但更多的艺术品打折情况,还是发生在拍卖市场上,在“精品坚挺、普品走低”的市场环境下,一些藏品遭遇少人甚至无人应价局面,面临要么打折、要么流拍的抉择,以致卖家不得不调低竞拍保留价。
事实上,受近年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影响,藏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受“调整期”行情压力所迫,而主动调低成交价格预期的事例并不鲜见。以去年秋拍为例,2852万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梅喜鹊图》,相较2011年时的成交价4945万元,价格猛跌超过2000万元,而且还未算上利息、通胀等因素。还有529万元成交的吴冠中《泼墨漓江》,该作品在2013年秋拍的成交价为690万元……也有一些藏家发现,有些早年在市场上未能竞拍到的藏品,近期再现拍场时价格已经调低了很多,着实令人惊喜。
针对艺术品打折出手,笔者以为:首先业界应摆正心态,积极应对。艺术品市场作为与楼市、股市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市场”之一,其走势也符合市场的涨跌规律。尤其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出不确定性,再加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趋势影响,艺术品市场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因此,无论是藏家选择主动打折出手,还是因市场不利形势所迫的被动折扣,都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其次,在多年来“精品高涨”引领下的市场环境里,一些价值曾被过度高估的藏品,最终都要面临市场检验,挤出泡沫更利于构建稳固而长久的艺术品市场。最后,打折转让对于很多普通收藏者而言,也权当是遇到了“捡漏”时机,可及时把握。因为对于收藏者而言,他人眼中的“抛品”“普品”,或许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需品”“精品”。
超厚“合面钱”竟是铜饼镶嵌两铜元
紫光檀:被低估的优质红木用材
2017邱世华个展
武汉珠串收藏升温快 投资天珠别被高价迷惑
如何巧避钱币收藏的风险
“超龄儿童”当代艺术展 看艺术家天生的童心
“白俄罗斯文化日”艺术展开幕
“发声与共振”天海美术馆第二届作品收藏展
三千件新出土文物丰富北京史
未来真象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那些年收藏的小人书——《清明时节》
传说中的“秘色瓷”如何重现人间
“平衡点”五人展
《锦鲤》特种邮票将于6月25日正式发行
“时和岁丰:二十四节气主题艺术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维也纳迎接席勒百年:纠缠扭曲的身体 难掩生命的孤寂(组图)
公共艺术:对“本体艺术”的超越
英国教堂收藏1000余个头骨 皑皑白骨令人生畏
“秦琦Qin Qi”秦琦同名个展
“船木家具”大热 稀缺性和收藏价值存争议
什么样的艺术家手稿才真正具有收藏价值?
收藏沉香能有两大潜在收获
泰特英国计划重新悬挂所有藏品(图)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视觉传达设计(含环境设计)专业招生简章
“离心力”黄琮瑜的艺术力场
小尺幅里窥见大世界 买鸿钧个展在慧和天语开幕
首饰:浸润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佩戴艺术
“点/线”联展将于上海芳草地画廊开幕
“聚焦中国儿童”摄影展在布鲁塞尔启幕
金树勇美术馆开馆暨山水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