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玉夸私斗,烹泉测嫩汤。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这首南宋诗人袁说友的《斗茶》,描述的是宋代风靡一时的斗茶之风。当我看到眼前的一件宋代斗茶的专用茶具时,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片千年之前宋人烹茗煮茶、斗茶为乐的热闹场景。
这件北宋黑釉兔毫盏(见图),高3.5、口径14厘米,1997年出土于武汉市武昌区放鹰台,现收藏于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器物折沿圆唇,斜腹内收,小平底。器内底部中心模印一朵菊花图案,周边留有5个支钉痕迹。器物上部施釉,釉色黑褐;施釉厚重,在黑褐色釉上烧出闪耀银光且细如兔毛的结晶釉,又称“兔毫釉”,是宋代建窑瓷器的代表性器物。
北宋时期,政局稳定,民殷国富,天下太平,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示的就是北宋都城汴京各色人等市井生活的闲适景象。宋人讲究茶道,上至皇室王公,下至士大夫及文人雅士,无不好此,形成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茶道之风。宋徽宗赵佶虽不是治国明君,最后落到客死五国城的凄凉下场,但他生性风流儒雅,不但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独创了名扬天下的“瘦金体”书法,而且还是一个茶道高手,日理万机之余,不忘撰写专著《大观茶论》,对北宋名茶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提到的“斗茶”一节极为详尽。
斗茶,又称“茗战”,以茶会友,来分出水品、茶品和烹茶技艺的高低。北宋名臣范仲淹面对愈演愈烈的斗茶之风,发出了“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的由衷感叹,认为斗茶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妙趣。宋人斗茶场所,多选择在规模轩敞的地方,斗茶者以所藏名茶轮流烹煮,品评高下,形成了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等丰富多彩的斗茶内容,吟诗作赋,烹茗品味,丝竹相伴,乐此不疲。盏为斗茶专用茶具,以建盏中的“兔毫盏”最为有名。
北宋流行“斗茶”之风,社会对黑瓷的需求量太大,以至于宋代黑瓷成为当时一个产量极大的品种,不仅一些青瓷窑场如福建建阳的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生产黑瓷为主,成为著名的黑瓷产地,其他如定窑之类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大窑、名窑,也顺应市场需要而生产了大量的黑瓷器,使宋代黑瓷生产形成一个大的窑系。
建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宋代黑瓷生产的著名窑口,生产的器型以碗、盏为主,皆大口小足。纹饰以口沿里外之黄褐色或灰黄色之细毛状花纹,即俗称“兔毫”纹者为最有名。建窑生产的黑釉兔毫盏虽然销往全国各地,但在宋代拥有湖泗窑口的武昌地区发现建盏的存在,亦是极其少见的,既体现了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各地,又说明了建盏流传地域之广。
这件黑釉兔毫盏造型端庄厚重,施釉均匀,釉质浓重致密,“兔毫釉”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之余,不禁想起北宋诗人黄庭坚吟咏建盏的词句“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对古人的茶趣之乐心生出几分向往。
“2017首届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捷克举行
卡塞尔文献展:为城市和艺术带来新的可能
嘉应学院2017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排队三小时,只为看一眼,北宋名画真有这么吸粉(图)
从孔道看古玉鉴定
鉴定专家蔡国声老师做客上文众申:闻茶香,品茶道(组图)
斯里兰卡宝石探索记
考古学家发现被海啸吞噬的古罗马城市(图)
上海美术学院冯远院长等一行来我院参观“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
艺术长沙已走过十年,第六届将于12月启幕
重庆考古首次走出国门 完成马特盖奇克等遗址考古(组图)
秦汉文物亮相国博 展现中国辉煌发展(组图)
建筑界“诺贝尔奖”评委的中国面孔(组图)
肇庆学院2017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古玩经营和收藏十分专业 大众收藏是个骗局
顶级专家齐聚成都 观音寺壁画迎500年来首次大修(组图)
与器与物——可可陶艺展“七碗”携秋而至
还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中国色彩”的故事(组图)
笔墨深蕴— 郭博州彩墨彩瓷创作展
两个帅老头喊你来看展,约吗?
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承认多个省份音乐舞蹈统考成绩
2017年黑龙江工业学院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德国8》亮相北京太庙 加强人文领域交流(图)
旅游时 购买玉石警惕三大陷阱
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承认六个省份美术统考成绩
塑料:文玩造假的头号“帮凶”
国宝级油画展——《天唱地和》将亮相华珍门
2017哈尔滨理工大学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从东方到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开拓与交流展
百年巨匠——43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将在北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