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杭州开展
6月23日,在首个杭州西湖日来临之际,“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在杭州西湖马一浮纪念馆开展。展览展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小建创作的“西湖十景”饾版拱花木板作品。
黄小建向记者介绍,此次创作的“西湖十景”以明代西湖景象为背景,每幅作品的创作时间约半月。
据悉,黄小建曾潜心钻研八年,恢复了始于明末后逐渐失传的饾版拱花技艺。饾版拱花是雕版印刷术发展至明代末期的印刷工艺。当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徽商为主的商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自发创造了该项拥有套印、叠印、凹凸无色压印相结合的印刷技术。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视觉突破。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小建正在创作作品
其中,饾版得名于“饾饤”,一种古时祭祀用的五色小饼,因其不规则的几何形、各异的色彩与分色套印的木版形似,故称为“饾版”,它是现代分色套印的鼻祖,随后逐步演化成“木版水印”技艺。拱花属于无色雕版印刷的一种,一般用于表现行云流水、钟鼎山石等细微之处。
目前,黄小建的作品被国家图书馆等多家机构及私人收藏,他本人多次代表国家、省、市进行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并授课。
展出的“西湖十景”饾版拱花木板作品展现了明代的西湖景象,从“断桥残雪”和“苏堤春晓”了解到,当时断桥和苏堤六吊桥桥上都还有亭子供来往的行人稍作停歇。此外,“曲院风荷”作品中,众人席地而坐,赏荷品茗;“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因倭寇进犯杭州后火焚仅剩砖制塔身。
雕版由传承人制作完成后,可供游客参与体验并刷印。据了解,游客可以在木刻上敷不同的色彩,并用纸张“复印”,快速得到作品。如此一来,参与者对画中所传达的文化更有印象。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小建创作的“西湖十景”饾版拱花木板作品
此外,本次“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还展出了31位艺术家创作的40件精美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出自西泠印社的大师之手。据了解,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全国性印学社团,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之一。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作品以篆刻、书画、微雕等形式,为西湖山水美学留下时代印证。其中,“西湖十景”名称的篆刻作品工艺、字体等各不相同。“雷峰夕照”的作品为战国时期的大篆,“平湖秋月”的作品用的是鸟虫篆。
西湖之美,得自然之造化、承人文之精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篆刻艺术展览选址马一浮纪念馆。著名画家丰子恺称马一浮先生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图为篆刻作品 西湖景区花港管理处供图
马一浮先生的书法、篆刻造诣精深,为西湖注入了丰厚而精湛的精神文化生命力。展览在此展出既是对马一浮先生的致敬,也是为钟灵毓秀的西湖着墨添色,展现深厚优美的西湖底蕴。
以印立心、以刻抒情、以墨铭志、以画叙怀,方寸之间,展现独特韵味。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组图)
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组图)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组图)
韩宁宁楷书:恢宏清丽 潇洒纵横(组图)
美术批评不敢讲真话
李飒:水墨还重要么
祝人良论主流书风首提“承新书法”论(组图)
江苏艺考降温去火尚时日
白砥讲述书法与文化关系:大巧似拙和返璞归真
湖北艺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
文与画的内在关系
艺术为民:访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组图)
七招辨《功甫帖》真伪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组图)
河南2017艺考将“开锣” 省教育厅支招扬长避短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苏立文与高居翰:两位艺术史巨擘的交集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组图)
行为艺术因雾霾而合理
2017年湖南省外高校艺考报名2017年1月4日开始
无谓的艺盲论造就精神围城
艺术是如何被仕绅化的
2017年湖南艺考合格线明年1月17日前公布
文物保护:法律空白还不少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
论黄胄的绘画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
毕加索的中国情缘
大火让列宾美院饱受摧残
当代水墨:追本溯源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