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民国粉彩薄胎碗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这是唐代诗人卢同吟咏鸣蝉的诗作。蝉,又名知了,盛夏时节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有复活和永生的寓意,同时又是高洁的象征,蝉形俏丽,蝉音清亮,自古深受国人喜爱。历代咏蝉名作层出不穷,人们也将蝉的形象镌刻在各种生活器具上,如著名的汉八刀玉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各种传世的瓷器上更是少不了这种夏日精灵的“倩影”。
图2 民国浅绛彩瓷温酒盅
图3 民国蝉纹粉彩笔筒
图4 民国竹节蝉鸣挂瓶
图1是一只民国粉彩薄胎碗,碗高6、口径12、足径4厘米。碗壁之上,夏草丛生,野花芬芳,一只幼蝉隐身草丛,时鸣时歇,薄薄的蝉翼也被周围的青草映照成绿油油的颜色,更显得生机盎然,别具一番情趣。
图2所示的是一只晚清时期的浅绛彩温酒盅。温酒盅是晚清民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酒具, 将酒盅放置在盛有热水的托盘之中,可以用来加热。这只温酒盅器型大气,釉彩上乘,盅身和盅盖之上,各绘有一幅鸣蝉图。山石嶙峋,红叶似火,一只鸣蝉立于卧石上。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目光所及之处,瓷胎细腻,浅绛鲜活,一股浓郁的官窑气息扑面而来,加之瓷画写意,釉彩飞扬,尽显制作者精湛的制作技艺。
图3是一只民国蝉纹粉彩笔筒,高15.8、口径12.5厘米。笔筒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鸣蝉图”。一只黑蝉高挂枝头,放声鸣唱。拨转筒身,可以看到“柳梢蝉鸣”的题文以及“戊寅明亮作”的落款。“戊寅”年即1938年;“明亮”即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李明亮,其最为钟情草虫小品,瓷画意味隽永、境界脱俗。这只笔筒上的蝉儿双目浑圆黝黑,纤纤细足屈伸自如,整只笔筒更是轻灵活泼,明朗秀润,令人观之心旷神怡。
图4是一只高约18.3厘米的瓷塑挂瓶。不同于上文中的三只蝉纹瓷器,这只挂瓶造型非常独特,笔筒整体由四节竹节组成。竹节遒劲,竹叶婆娑,一只褐色鸣蝉倒挂竹枝之上,无不栩栩如生。竹节、鸣蝉一静、一动,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竹节和鸣蝉组合在一起,代表淡泊、清高、正直,这正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寓意深远。
蝉鸣瓷上夏已深。聆听着树梢蝉鸣声声,一件件把玩这些浸透着制瓷匠人心血和智慧的老物件,心头涌起了无限的赞赏和敬重。
2014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类专业考题
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美术类专业考试题目
2014年北京工业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浙江理工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石家庄铁道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广西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河南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青岛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长沙理工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内江师范学院美术类校考考题
2014年安徽工程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井冈山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宁夏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吉林建筑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试题目
2014年江南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浙江传媒学院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江苏理工学院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天津理工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广东海洋大学美术专业考试题目
2014年苏州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石河子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单招校考考题
2014年西安工业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4年福建工程学院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4年南开大学美术类专业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