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0-08-15 - 2020-09-15
展览城市:广东 - 广州
展览机构:中山大学
展览地址:中山大学南校园(新港西路135号)锡昌堂一楼
参展人员:张伟
展览介绍
文/郑梓煜
认识张伟这些年,我从未在他口中听到任何有关绘画、艺术、思想之类的高深之论。也从未听过他关于自己作品哪怕只言片语的阐释,从来没有。画画对于张伟来说,似乎是一件只管看,而不管言说的日常劳作。“日常”这个词,在当下的艺术领域固然已经被严重地透支了,但是用在张伟身上,却颇有正本清源的意味。这次在“静山”和“玉书之家”两个空间展出的作品代表的是张伟进你那来创作的两大题材:肖像与风景,对应着油画和水彩,共同的特征是描绘的对象都来自张伟的生活,肖像画的是他的学生,风景画的是学生下乡写生的无名之地。
张伟作为美术学院的教师,这种肖像绘制一开始可能带有课徒示范的意图,但是很快就变成了兴趣使然的持续创作。肖像传统上是权力与崇拜的象征,为普通人制像的历史不过数百年而已。建立在肖似性之上的隐喻预设了图像丶对象和灵魂之间的关联,也因而延伸出一种评判肖像的古老法则:肖像的要义在于“传神”,虽然视觉上的逼真肖似是肖像绘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人们对肖像的期待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可识别,更包括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敏锐捕捉。从形似到传神,重要的是提炼和概括,而非机械地复写。张伟似乎有意抑制明暗对比和背景渲染所能带来的画面深度,而选择一种更为平面化的效果。从相隔十余年的心就作品中能看到色彩明度与饱和度的退却、笔触的收敛和色层厚度的微妙变化。
展览标题中的“凝神”一词在此有双层含义,一是画面中的人物那种抽离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与观者产生眼神交流,而自顾沉浸在一种出神状态中,但别忘了这种抽离感本身是选择和描绘的结果。张伟的描绘方式构成“凝神”的另一层含义,他用一种质朴、直接而准确的画法来塑造这种出神状态。即使并非作为课徒画稿,这些肖像的绘制过程也构成了师生交往中润物无声的默契,铁打的讲台流水的学生,这些肖像的积累成为张伟作为画家作为教师这两重角色的厚重总结。
相比油画,画水彩更像张伟面向自我的片刻休闲。古人云“搜尽奇峰打草稿”,要画的是“奇峰”,而且仅仅是作为正式创作的“草稿”。张伟却很少画名景胜境,这批风景都是带学生下乡或者旅行途中的产物,我有时甚至怀疑他几乎不选景,只是随遇而安地画眼前所见,而且并不当作草稿,而是现场创作。张伟的水彩尤为清楚地体现了他观看的细腻与手法的娴熟,空灵清透,计白当黑,准确节约,点到为止。写生时一种状态和心境的投射,反复品读这批水彩风景画,我总想起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一句,妙处在于“相看”,而不是人对风景的单向品读和描绘。晚年辛弃疾也有句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张伟下笔时,想必亦有此物我相忘之境,尽管他不从言说。
2010年青岛科技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东华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汇总(2006
2010年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06
2008年长春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深度讲解 教你如何画好素描及细谈素描的构图刻画关系
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07
2007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江南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完整版)
2007年天津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单招校考考题
2010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北华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天津工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年四川考点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09年天津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07年北京服装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及解析
2010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1年黑龙江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河南工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长春工程学院2014年山东考点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2009年天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