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昌硕《枇杷》(1914年)
——展出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力作200幅,展览将持续到8月16日
近日,“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亮相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1—3层展厅,共展出20世纪中国画作品200件。
此次展览是以时间为轴,分为“疑古:改良与革命(1900—1949)”“变古:改造国画与国画家(1950—1979)”“怀古:传统的复苏与再造(1980—1999)”三部分。此次展览是继“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绘画专题展”之后,推出的“典藏活化”新系列。相比2013年以展示名家名作为主的“江苏大家——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国画精品展”,此次更注重对整体风格史的梳理再现。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中国画作品数量庞大,体系也相对完整,大多购藏或受赠于上世纪80到90年代。此次展出的200件作品,就是从多达2000件的馆藏中遴选而来,汇集了吕凤子、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吴湖帆、黄宾虹、李可染、钱松嵒、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吴冠中、黄胄、陈大羽等近现代名家精品力作。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表示,“中国画”这一特殊词汇的诞生时间,与清末“国学”概念的出现十分接近。百年之间,中国画从“疑古”“变古”到“怀古”,传统与进步、非科学与科学、写意与写实,中西观念在此短兵相接、激荡起伏,形成了一条风格明晰的演变链条。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为观众带来一场有价值的历史回眸,从中解读出中国画由传统迈向现代进程中的演化逻辑,并找寻到那些影响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观念线索。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6日。

李可染《钟山风雨》(1964年)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1964年)

黄胄《群驴图》(1973年)

齐白石《青蛙》(1947年)

潘天寿《鹭鸶图》(1960年)

魏紫熙《田头黑板报》(1964年)

陈大羽《红梅报春》(1976年)

吴冠中《丛林雪山》(20世纪90年代)

徐悲鸿《立马图》(1935年)

张大千《山水人物》(1947年)

林风眠《枫叶双雀》(20世纪80年代)

陆俨少《巴船出峡图》(1981年)
小学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浅探
融诗寓画美术教学初探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CT║╙║╙н╙св╤ЫцюйУ╫лсЩуО╤о
关于美术课实施愉快教学的建议
浅谈中国画教学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美术“教与学”的思考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
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上好工艺美术课的五要素
格局依然走势趋新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
美术教学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探讨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