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境内有一个素有“神秘王国”之称的古代王国——古中山国,几经起落的古中山国,虽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史籍中只有零星的记载,后人对它知之甚少。直到上世纪70年代,石家庄平山县三汲乡的农民在劳作中发现带有文字的瓦片,2300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国才逐步褪去它的神秘面纱。
6月12日,“鲜虞风云—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鲜虞东徙·肇建中山”、“车辚马啸·逐鹿中原”、“钟鸣鼎食·生死同欢”三个单元,展出88组,共164件/套珍贵文物,包括“错银铜双翼神兽”与中山三器中的“铜圆壶”等珍贵文物,展现古中山国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展厅现场
古中山国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有“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千乘之国中的中山国是唯一由戎狄建立的国家。在资源争夺引发的长期战争中,戎狄中的“猃狁”部族逐渐强盛起来。西周晚期,他们频繁侵扰周王朝,甚至曾危及西周国都。这个令周天子头疼不已的“猃狁”,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中山国”的先祖,后来因为音误被记载成了“鲜虞”。
战国乱世,中山国与燕、赵、魏、齐诸强抗衡,几经沉浮。王厝时,中山国进入全盛时期,称王耀兵于太行山下,与七雄相比亦无逊色。然中山外有强敌环伺,内统治阶层日益骄奢,于公元前296年,亡于赵国。
纪录片《中山国》
两千余年来,由于史载缺略,文物遗迹湮没地下,谜一般的中山国,鲜为人知。1978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发掘了中山王墓,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
在两座中山王墓及城址内外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其中尤以陶人俑拜山、磨光压划纹黑陶盖豆、错银铜双翼神兽、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铜“山”字形礼器、铜圆壶等精品为最。
灵寿古城商业区一号房屋遗址全景
在展览现场,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告诉记者,“在战国时期,河北是燕赵之地,也是此次展览呈现的中山国所在之地。由于70年代的考古发现,使得河北博物院关于古中山国的文物馆藏文物可以和燕赵文物相媲美。”
成公墓示意图
罗向军表示,中山国的墓葬形式和中原地区有些不同,所以使得中山国的文物得以保留。对此,苏州博物馆展览设计部助理馆员,展览内容策划人李焱向记者介绍了中山国的墓葬示意图,他表示“墓葬呈’中’字型,其独特点在于主墓室两边有两个库——东库、西库,且与主墓室不相连。盗墓贼没能发现这两个库,从而使得文物得以保存。中山国的很多出土文物都来自这两个独立的库。”
中山三器
在关于古中山国的众多出土的文物中,最具史料研究价值,为认识古中山国起到关键作用的,要数中山王厝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也是河北省博物院的常设展厅常年展出的文物。而此次展览则展出了中山三器中的一件——铜圆壶。另两件则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在展板上。
中山三器的第一件是一个铜方壶,上刻有四百五十个字,其中有八个字尤为重要:“皇族文武,桓祖成考”。经考证,这八个字记载的是中山国历代君主的一个名号,包括历代君主的顺序,填补了《史记》当中对中山国记载的空白。
中山国历代君主世系表
中山三器当中的铜圆壶,出土时壶内盛满清水,壶的腹部上刻有中山国君对父亲王厝的悼词182字。
铜圆壶
中山三器中的最后一件是铁足铜鼎。这件大鼎足足有六十公斤,是不折不扣的重器。大鼎铜身铁足,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铸造工艺。大鼎上的铭文,除了记载中山国相邦司马赒帅兵攻伐燕国的史事,还有大段警示后代的一些文字,为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字依据。李焱表示,“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中山国,而这三器则对中山国历史记载是很重要的。”
色彩基础之色彩绘画中要注意的八大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高材生---色彩静物
静物色彩默写之考试应对策略
让艺考生的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
美术高考专家指导水粉静物写生技法
美术高考生需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法
美术高考色彩水粉笔七种用法详讲
色彩教程—色彩基础色相知识讲解
色彩教程—色彩基础色彩三要素明度讲解
色彩基础之解析水粉静物“火”“灰”“脏”等问题
色彩基础—什么是中性色 中性色有哪些
色彩教程—色彩基础补色原理与作用详细解读
色彩基础之色彩中常用十种构图方式
高考生色彩如何使用丙稀法
颜料遮盖力与透明度颜料的遮盖力
如何在考试中提高色彩分数
美术学习理论:浅谈印象派绘画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教程—色彩基础三原色原理与混色方法
美术高考改革与色彩教学
色彩教程—色彩基础纯度(饱和度)知识详细解读
高考生色彩如何使用滴绘法
色彩基础之常用色彩感情的规律运用
色彩教程—色彩视觉心理感受知识介绍
美术高考生如何配制油画上光油
美术高考必知:简单易懂的水粉画基本技巧
油画装饰艺术存在的几个问题
美术高考水粉风景画如何铺色
水粉画颜料的个性差异
“高级灰”在高考中的运用
色彩教程—中性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