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使用、丢弃,我们常以为变成垃圾是一件物品生命旅程的终点,而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公众得以见证“垃圾”重获新生。9月5日,2020 OCT-LOFT公共艺术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正式开幕,于9月5日至10月18日展期内免费对外开放。
该展览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特邀朱德才担任策展人,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作为策展单位,以“余物新秩序Trash New Order”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泰国、印尼、波兰等国共19组艺术家、设计师、创意人,以“余物”作为艺术介入的载体,试图透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及手段,延续余物的价值及生命力,并对余物产生全新的思考。
在开幕当天,不仅有呈现不同形态物的视觉盛宴,还有声音与舞蹈的结合探索物的开放形态——著名跨媒介艺术家炭叹与制片人龙淼渊携手服装设计师杨熠茗,为现场嘉宾及观众带来即兴音乐表演《余物之歌》。参与者们在艺术家的简单手势指挥下——借鉴即兴音乐作曲方法“Soundpainting”(声绘),用不同的余物制作的“乐器”发出声音,形成一场集体即兴音乐会。
本届公共艺术展的策展理念是将统一将生活中被舍弃、被遗忘和被闲置的剩余物品定义为“余物”——人造之物,有单位、尺寸、颜色等标准,由不同的个体赋予其定义与功能,而一件物品随使用者的改变,或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它的原始属性、意义、价值及所承载的情感也随之改变。而“新秩序”是这次展览实现“余物”价值可持续循环的手段,策展人朱德才表示:“我们尝试透过一场持续的艺术社会实践,重新思考并探索‘垃圾’的意义。”
展览现场由“材料美学”“价值再生”“景观重置”“艺术开源”四个版块共同构成。所有作品的制作原材料都来自近5个月在深圳社区收集和公众捐赠的生活垃圾及闲置物品,如废弃的纸皮箱、塑料水瓶、包装标签、垃圾袋、旧衣物、咖啡渣、旧椅子等,经过艺术家及设计师们打破常规的创作理念指导重塑,成为这场公共艺术展的新作品。
其中,“材料美学”版块以分类、集合艺术等形式探求新的展示方式及艺术美学——印尼艺术家Cempaka Surakusumah的作品《近点,再近点》,远看是五颜六色的树脂块,近看却内含各式塑料碎片;波兰艺术家Rafa? Górczyński以尝试建造安全的人类巢穴为概念,使用大量废弃的旧布料构成大型装置《安全地带》;中国雕塑艺术家张有魁收集了众多闲置婚纱,制作出一个承载着不同情绪与故事的大型装置《满月》;韩国雕塑艺术家金善珍给被丢弃的塑料瓶赋予了新生,率团队打造了名为《珍藏密敛》的巨大“宝石”。这些作品揭示了消费主义驱动下的“丢弃文化”及污染现象,亦尝试让人们发现余物的另一种“美”。
“价值再生”版块旨在探讨透过加工重组,使得旧物产生新的使用价值。中国视觉艺术家、设计师柏志威利用咖啡渣制作成再生花瓶,并放置在废弃咖啡豆包装袋中,使咖啡渣的生命得以延续;擅长纸板视觉美学的日本设计师岛津冬树,为展览设计了一座“纸皮屋”,建造物料正是在深圳收集到的纸皮、塑料袋;日本设计和创意工作室UMMM/KIWI,引导深圳市民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小物件进行加工组合,制作成一枚枚精巧的戒指,使得废弃的材料获得新的价值与意义。
“景观重置”版块是根据垃圾原本形态进行创作,结合本身的场域环境,融入艺术创作形成作品。如果你在展览现场看到一位男子将头伸进垃圾箱中的景象,请勿惊恐,这不过是一组公共艺术雕塑,英国艺术家MarkRobla擅长利用胶带、报纸、旧衣物等家用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等身假人,并将假人放置于不同的环境当中,观察人们对其作品的反应;而他的另一作品《余物之丘》,则是收集了多位深圳市民的一周垃圾,将人身雕像置身于垃圾堆的顶端,反映“人”的周围充满垃圾,却对垃圾造成的危害展现冷漠与视而不见;泰国著名摄影师Rumpaporn Vorasiha的一组摄影作品《一件垃圾》令人震撼,灵感来自曼谷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直指众多废弃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已逐渐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提升公众互动,余物大改造变废为宝
“艺术开源”版块即本次展览的展中展——“闲置很忙”,由杜峰松担任联合策展人,廖波峰担任展务总监,阿祖、孔武、李燎、刘志炼、陆慎一、彭白云、谢克非、曾军、张博&王晶晶九组来自深圳本土的艺术家、设计师及创意人参与。
本次展中展分为椅子征集、艺术家创作、以物易物、工作坊四个环节。在启动之初,展中展就开始在创意园区寻找闲置的旧椅子,收到社区公众的热烈反响,先后获捐赠一批完整的、有结构件的、可拆解的各类旧椅子,由艺术家及设计师们重新进行设计创造,延续旧椅子的价值与生命,并用影像记录每一把椅子从原始形态到新形态的全过程。旧椅新生,置于展场中也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而在“以物易物”环节,公众还有机会用自己的物品与展中展的艺术家们进行作品交换。展中展希望借助旧椅新生的契机,促使园区内各企业、周边居民、家具爱好者、设计师、公众相互交流与互动,带来无限的创作可能性。
另一吸引公众参与度高的还有已于8月举办的创意戒指工作坊。日本创意工作室UMMM/KIWI鼓励大家重新关注生活中那些看似无价值的小物件,通过重新组合、拼贴等方式,将它们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戒指,打破物变“垃圾”的进程,反向赋予“垃圾”价值,看似一文不值也能闪闪发光。
因此在创意戒指工作坊中,四百多个废弃小物件包括塑料制品、金属碎片、小石子甚至是电线板,在经过分拣、清洁、消毒等步骤后成为改造的主材。主办方现场连线了日本UMMM的艺术家,与工作坊参与者们一起进行了“余物改造”。在策展团队、美术指导、艺术家、公众的共同参与下,这些余物均蜕变成创意戒指,并作为展品在展场中展出。
此外,在9月5日至10月18日持续近一个半月的展期内,还将开展专业导览活动,让大众更多维度地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物背后的故事。
让公共艺术落地,激活社会个体责任
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展览,整个展览过程分为材料收集、材料整理、作品创作和现场展示四个环节,早在招募公众参与材料收集阶段,便意味着本届公共艺术展正式启动。
在创作呈现方面,亦不同于以往艺术家提供作品、策展方提供创意方案的做法,由于疫情限制,部分国外的艺术家无法亲临现场,本次展览作品是由策展团队、艺术家、园区社群和志愿者等多方共同创建而成,所以展览最终呈现的不再是创作者本身的成果,而是源自不同的团队、人群的参与,是凝结了个人属性和集体气息的公共艺术创作。
谈及这些庞杂的集体创作工作,策展人朱德才形容需要每个人都有“超乎寻常的热情”,而最终的成果也令这场艺术展的公共性更为纯粹,让艺术更为落地,“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社区渗透与开源共建的手段恰恰是公共艺术的特殊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对展场中的余物都做了详尽记录,并对其展后的用途做了合理安排。在展览结束后,这些余物将不再流浪,它们会回到艺术家的工作室被永久收藏、被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回收处理、或是再利用于其他展示活动。
主办方及策展团队相信,被弃置的余物并非一文不值,其价值如何在于人对余物的对待如何。若不是团队及参与公众在接近5个月的时间里有意识地收集,这些作为展品原材料的众多生活垃圾及闲置物品,早已沦为常规意义的“垃圾”,成为深圳日产生量高达2.95万吨的生活垃圾的一部分,而在此之前很少人知道,这些庞大的垃圾量远不能被本地消化,早已为这座城市及周边环境带来沉重负担。
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外省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福建省美术类考生报考南昌大学美术类专业说明
内蒙古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在河北省录取分数情况
2015年在河南省208所招生艺术类院校录取结果已公布
2015年黑龙江省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院校名单(四)
2015年安徽省美术校考单招时间安排表
2015年天津市高校招生艺体类本科院校录取结束
2015年湖北省美术校考单招时间安排表
内蒙古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在区内录取分数情况
2015年贵州省艺术类第一批本科部分院校录取情况
内蒙古大学2015年艺术类在山西省录取分数情况
2015年河北省本科提前批A二志愿征集计划说明
2015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时间安排
2015年辽宁省高校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方式及渠道
申请美国艺术大学怎么准备作品集
2015年广西艺术类专业本科提前批征集计划信息表
湖南省2015年本科提前批外省院校艺术类专业已录取(已投档)院校名单
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河北省本科提前批A录取查询
2015年湖南省提前批外省院校艺术类专业已录取(已投档)院校名单
2015年辽宁省艺术类各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2015年湖南省本科提前批录取基本结束 本科一批录取开始
2015年黑龙江省艺术类本科分数线公布
2015年宁夏高考录取信息发布公告
内蒙古大学2015年艺术类在河北省录取分数情况
2015年重庆市征集志愿填报说明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专业“三试”通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2015年重庆市高考提前批本科录取结束 二次征集志愿填报开始
2015年广西区进行本科提前批艺术类专业第二次征集志愿
2015年西藏提前批重点本科院校未完成计划公开征集志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