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任伯年
任伯年、徐悲鸿,一位是晚清画坛引领海派新风的先行者,一位是中西方交融时代推动中国画改良的一代宗师。
1895年,前者仙逝,后者诞生。徐悲鸿认为自己是任伯年的“后身”,而这时间上的巧合,似乎冥冥之中预示了徐悲鸿对任伯年的独特情怀。
“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览现场
在徐悲鸿纪念馆新展“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现场,两位艺术巨匠之间的“对话”徐徐展开,并邀请观者一同加入这场神游。
50余件馆藏伯年珍品在此首度公开展出,包括任伯年笔法奇崛、形神兼备的人物,设色雅艳、技法多样的花鸟画,以及多幅被徐悲鸿视作璞玉的伯年遗墨。这亦是徐悲鸿一生收藏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结。
伯年与悲鸿
展览中关于两位大师的“年表墙”
展览的一面“年表墙”上,两位大师的生命轨迹清晰显现。
以1895年(任伯年逝世、徐悲鸿诞生之年)作为二人命运交叠的节点,由此倒退半个世纪——1840年,当西方列强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满清王朝大门时,任伯年出生了。
徐悲鸿,《任伯年像》,布面油画,51×39cm,1927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任伯年生于浙江山阴航坞山,其父任淞云(又名声鹤)原是民间写意画工,后在萧山开了间米店,“读书不苟仕宦,设临街肆,且读且贾;善画,尤长写真术,故伯年画学实出庭训”。
任伯年少时随任渭长、任阜长兄弟学到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辗转于杭州、宁波、苏州等地鬻画为生。29岁那年冬天,任伯年来到上海。经胡公寿介绍,他在古香室笺扇店画扇面,不数年便名声大噪。
在沪期间,任伯年曾在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土山湾画馆学习西画技巧。这所画馆使得欧洲油画以完整的技术体系第一次在中国出现,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土山湾画馆课堂旧照
在上海生活的28年间,任伯年住在豫园附近的三牌楼,和虚谷、张熊、高邕、吴昌硕等画家及收藏家毛树征结为友人。
彼时,上海正迅速发展为一个光华四射的大都会,各阶层和领域之人都在此汇聚。在这里,一群画家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海上画派(又称“沪派”)。任伯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与虚谷、吴昌硕和蒲华并称为“海派四杰”。
1895年,56岁的任伯年因肺病逝世于上海。
同年,在距上海不远的江苏宜兴,徐悲鸿出生。
徐悲鸿,《自画像》,素描,48.5cm×32.5cm,1922,徐悲鸿纪念馆藏
与任伯年相似,徐悲鸿亦自幼随父习画(其父徐达章是当地著名画家),且少年时代便四处辗转,以卖画接济家用。
徐悲鸿在儿时亲睹任伯年佳作《斩树钟馗》,由此知晓了伯年之名。此后一生中,徐悲鸿都敬重、学习和推崇任伯年,将其视为推动传统艺术现代性转型的先行者,称其为“抒情诗人”“一代明星”“三百年中国画家第一人”。
他不仅竭力搜集其遗作,成为个人收藏伯年精品最多的艺术家,还为伯年画集亲写长篇评传,并作油画《任伯年像》以表敬仰之情。
1933—1934年,徐悲鸿曾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陈树人等多位画家作品赴欧。这场前往法、意、德、苏联等多地的“欧洲中国美术展览会巡展”,可谓是中国绘画在欧洲影响最大之事。
1933年徐悲鸿在巴黎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图录中的伯年作品《女娲炼石》
任伯年,《女娲炼石》,纸本设色,118×66cm,188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可在本次展览“沉酣矫变”版块中看到这幅真迹)
1953年,徐悲鸿去世。按照其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不仅捐出了1200余件徐悲鸿作品,更将他一生收藏的书画作品1200余件,以及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给国家。
在徐悲鸿收藏的上千幅作品中,《杜鹃》、《西施浣纱》等多幅任伯年作品上可见“悲鸿生命”的印章,足见其对任伯年画作的珍爱与推崇。
“悲鸿生命”印章
任伯年,《紫藤翠鸟》,绢本设色,195×47.5cm,189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而就在徐悲鸿逝世那年的中秋,他还购得一幅伯年力作《紫藤翠鸟》。在上面,徐悲鸿题跋道:“庚寅为伯年先生五十岁,是其最成熟时癸巳中秋,悲鸿购得因题。”
画卷上的对话
任伯年、徐悲鸿两位大师可谓一脉相承。二人都秉持着“在神不在貌”“传神阿堵”的艺术理念,推动了传统人物画的变革;他们也都是师法天地万物、观察精妙绝伦的艺术巨匠——任伯年喜于观察生活,“欣观群鸟之翔集飞鸣,怡然自适”,徐悲鸿当年亦是“踯躅于动物园速写猛兽,其乐无穷”。
此次展览中,徐悲鸿与任伯年相同题材的创作被并置陈列。从徐悲鸿人物画的笔法、花鸟画的用色以及对钟馗题材的喜好中都可以窥见到任伯年的印迹。而两人作品的共同展出,也使观者得以一览中国画进入现代的脉络,同时来揣摩两位大师是如何抵达笔飞墨舞、妙造自然之境。
任伯年,《钟馗》,纸本设色,130×65cm,1887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钟馗》,纸本设色,177×95cm,1929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最初知晓任伯年是通过一幅《斩树钟馗》。徐、任两位大师的钟馗系列作品便成为此次展览开篇。两幅《钟馗》左右并立,虽形姿不同,但皆甚传神,在用线、笔法等方面也可见相似之处。
展览墙上展现徐悲鸿创作的众多钟馗形象
任伯年一生中创作过诸多形象百变的钟馗。1926年,徐悲鸿在上海参观任伯年画展时曾说道:“任伯年爱画钟馗,说明当时社会鬼多没分是非。”此后,徐悲鸿也喜爱以钟馗这位“捉鬼大师”为题材进行创作。
有趣的是,徐悲鸿画钟馗很遵循传统,讲究“仪式感”——他的钟馗作品常作于端午节(民间有端午挂钟馗像驱邪的习俗),而且还要挑在正午时分给钟馗“点睛”。
任伯年,《牡鸡顽石》,纸本设,126×54.5cm,1884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雄鸡木槿》,纸本设色,140×49cm,1942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任、徐两位大师笔下意趣盎然的花鸟生灵,在展览中亦有对比呈现。《牡鸡顽石》与《雄鸡木槿》两幅画卷,均在笔墨中融入了西画手法。任伯年擅用没骨画法,牡鸡体态丰盈,眼神灵动,身姿优美挺拔;徐悲鸿画作则色彩鲜明,雄鸡单脚立于峭石,颇有英雄气概。两人又都在画中点缀以植物,增添盎然生趣。
任伯年,《柳溪鹅戏》,绢本设色,195×47.5cm,189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三鹅》,纸本设色,82×47cm,1939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两幅并立的“芭蕉图”则都以大笔挥洒,搭配小巧轻盈、真切生动的麻雀,极具反差与张力,体现异曲同工之妙。另有两幅“鹅图”,透着喜人的憨态,清新而雅丽。
“未竟之作”展厅
任伯年,《西施浣纱》,纸本设色,105×27cm,年代不详 徐悲鸿纪念馆藏
“未竟之作”版块则展出了诸多伯年遗稿。这些遗作被徐悲鸿视为珍贵的璞玉,他在画作之上或题跋或补竟。这便如同两位大师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合作”。
譬如《秋日泊舟》中,徐悲鸿以伯年笔法在画中添上划船女子;《芭蕉鸜鹆》里,则在画面上端添补一只飞翔的八哥,令画面更为平衡且生机勃然。而在《西施浣纱》上,徐悲鸿则动情题跋道:“因俱在其夙昔所藏精品之外,而又不胜其装置也,中多未竟之作,趣味良深,如举玉按璞,谂其所自。此幅写西施清微雅逸,前无古人,仲熊信乎,恺悌君子,吾心感为何如耶。”
沉浸式的时空漫游
两位大师跨越时空的呼应,及其与今日观众的“对话”,除了在二人作品中得以实现,也通过一系列别致的展陈设计进行深化。
展览序章的文献空间将人带回1933年
“时空隧道”展区
展览序章通过首次公开的文献资料、视频等媒介,将1933年徐悲鸿带任伯年作品远赴欧洲的历史场景进行截取和还原。沉浸式的氛围即刻将观者带回近百年之前,拉近了今人与大师间的距离。
映现着大师容颜的“帷幕门”
展厅中部“穿越时空的对话”区域,以粒子动画的形式呈现两位大师的话语和艺术理念。幽暗中,伴随轻灵的古乐,屏幕上如白色砂砾般的动画粒子盈动飘飞,拼构出宁静的影像。
类似的粒子图像也被投影在“年表墙”两端自天顶垂下的两道幕帘上:映现着两位大师容颜的帷幕遥遥相对、彼此呼应,而观者可以从中穿过,帷幕将随之散开,又合拢,仿佛时空之门。
“雅丽丰繁”版块展厅空间
“雅丽丰繁”版块的主空间中央,静静摆放着两张沙发。这是因为当年徐悲鸿在家时,喜欢把他所收藏的任伯年作品挂起来欣赏。据说当他“劳累了一天,最喜靠在画室躺椅上,静静的欣赏挂在墙上的任伯年条屏画作,放松休息”。
于是展厅内便也放置了两把坐椅,供人们学着徐先生的模样在上面小憩,一抬眼便能欣赏到那八幅作于1890年的精美绝伦的花鸟条屏。
可供人端坐忆古的文人书桌
厅内一角还摆着一张文人书桌,可供人端坐忆古。书桌背后墙面上投影出一个明亮的窗口,其中竹影晃动,亦幻亦真。
展览尾声处的一张长桌上,则摆放着展开的白色纸卷,等待人们在上面盖章、创作,作为与大师“对话”的纪念。
在这张长桌边,此次展览策展人、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徐骥先生介绍道:“徐悲鸿先生除了艺术家和教育家之外,还有一个较少被关注的身份——收藏家。徐悲鸿纪念馆内除了徐先生作品,还有其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000余件。”
徐骥先生表示,此次任伯年展览是继2019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展之后,“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的延续。通过还原徐悲鸿的视角,梳理展示其收藏珍品,希望能借大师之眼重新观看白石、伯年等大师之作,同时也让观众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徐悲鸿”。
展览海报
观展贴士:
展览名称:“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6日——2021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徐悲鸿纪念馆四层展厅
展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号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6:00(15: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黄山学院2016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题(山东考点)
桥美术教案
上海戏剧学院2016年设计类专业校考考题
外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古文明之旅
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特别提示
美丽的村庄
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河北考点)
《门》教学课例
福州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广东考点)
2016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报考104642人
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试题目(辽宁考点)
2016年贵州省首次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2019年宁夏进行高考综合改革
华侨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山东考点)
杭州师范大学2016美术书法专业成绩查询安排
四川美术学院2016年设计类专业校考考题(安徽考点)
河北传媒学院2016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题(江西考点)
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山东考点)
浙江传媒学院2016成绩查询规定
服装设计课例
四川美术学院2016年设计类专业校考考题(山东考点)
浙江理工大学2016美术专业成绩查询时间
2016年山东省美术类专业校考人数46576人
古希腊雕塑
《和平鸽》美术教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辽宁考点)
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动画专业校考考题(北京考点)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广西考点)
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山东考点)
湖南科技学院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河北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