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玉迭影——溥心畬书画精品展”于30日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了溥心畬各时期重要书画作品约30幅,涵盖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不同题材。
据了解,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近代国画大师,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作为浸润在传统中走过的人,溥心畬自幼接受诗词典籍的蒙养,王府庋藏的书画珍品皆为其过眼,以文墨渊薮为根基的文化因子造就了书画艺术内蕴的传统文人精神。溥心畬作画博采众家,其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将北宗之刻露一变为元人的萧散,莫不让艺林耳目一新,为之振奋,被誉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他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面对世界新文化转型时众多反应中的一种典型,其作品赋予了旧形式新的艺术诠释和内在的生命力。
佛释、猿猴等是溥心畬画作标志性题材,花鸟小品更显其之文漫情致,藤蔓瓜果、飞鸟鱼虫,工写兼采,生意盎然。溥心畬书法宗唐《圭峰碑》,兼及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家藏各类古法帖,其行草飘散酣畅,顿挫变化,楷书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据介绍,溥心畬与四川的关联,不似齐白石、黄宾虹诸家,有亲身游历的经历以及相传的种种交往艺谈,但却因为张大千,使他与蜀地有了绵远的牵绊。作为活跃于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两位大家,溥心畬与张大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交好于北平,客居颐和园,交游画艺,情义深厚,并联手创作多幅作品。他们的艺术各有特色,同时也互有借鉴,成为中国近代艺坛上流传不息的佳话,被雅称为“南张北溥”,世纪之后仍被人绝口称赞。此次展览中《山猿图》即为二人合作作品,讲述两位书画大师的交谊。除溥心畬作品外,另收录张大千作品三幅,从这些作品以及后来的演变中,可以寻觅二人的画风互鉴的重要线索与轨迹。
据悉,本次展览为溥心畬作品在川内的首次展览,涵盖了溥心畬各时期重要书画作品,全面展现了溥心畬的艺术发展轨迹,为川内众多的艺术创造者提供一个观摩、交流及沟通的机会与平台,博取纳新,加强成都绘画的艺术碰撞,加深艺术创作的交流联系。同时,对于普通市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画有着重要的艺术普及意义。
为艺术的生存:为精神的存在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组图)
李昆武:画出来的人生
艺术创作越是个体的就越公众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组图)
评论:文学翻译大赛不妨多一些
记著名画家董明洋先生水墨岩画的当代价值(组图)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
风格与弊端
“文人书法”、“我书即文献”与“书法文献学”
名人书法未必都有毒
海归艺术家生存百态:很多人后悔当年出国
跟风“大黄鸭”显中国文创匮乏现状
莫让雕塑再受伤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组图)
大师泛滥,你说我说
书法大扫除给苍井空消毒后续(图)
中国的动漫产业为何没有宫崎骏诞生
工笔之路
画展开幕式别那么闹哄哄
栗宪庭:艺术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状态最重要(图)
马克
鲁虹:大陆新水墨的形成与发展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
对景写生与闭门造车
揣摩与想象——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
人红赝品多:莫言书法赝品泛滥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