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院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开办的艺术专科院校之一,百年来,湖北美院以“推行美育”探索振兴中华之道,坚守艺术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教学与科研融入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理念,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美术人才。2020年是湖北美院的百年华诞, 10月30日至11月7日,由中国美术馆、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联、湖北美院主办的“世纪美育——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艺术文献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以252件绘画、 52件设计作品、11件雕塑以及300余件文献史料,通过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素描、书法、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像媒体等门类以及照片、日记、书信、成绩单、毕业证书、纪念章,构成了美术、设计、文献史料三大板块,系统呈现了湖北美院自1920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此外,展览还特别呈现师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抗疫”题材作品。
为探寻文化救国之道, 1920年,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三位先生在武昌芝麻岭创办武昌美术学校,迈出了湖北现代美术的第一步。1923年,学校增设专门部本科,更校名“武昌美术专门学校” ; 1930年,增设音乐学科,更名“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一时间名师云集,融中西艺术于一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美术教育架构。在主展厅的中心,陈列着这三位创办人的塑像,以此来向开创先河的先贤们表达敬意。“在这里,中西互融,异质对语;艺术与现实应用结合,创作与社会需求相契,科学、理性、激情、想象,共舞齐翔、和而不同。百年来,湖北美院见证、参与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发展变迁,为国家、民族、人民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理论家和批评家。他们用画笔、塑刀、创意、文字为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留影、画像、立碑、评传,创作了大批精彩的作品。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
栉风沐雨,历经百年沧桑巨变;薪火相传,构建世纪峥嵘华章。从建立之初,湖北美院就走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上。在学校经历抗日战争辗转西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离散分合、薪火相传,湖北美院继承了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烽火艺途中关注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创作特点,不断融铸着“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 “当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成立时,一批著名艺术家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满怀的激情,通过个人与时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尝试着建构新的历史情境下中国文化的当代形象,在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去实现时代的、国家的和个人的统一,成为新潮美术探索中最活跃的力量。 ”湖北美院院长许奋说。因此,在美术板块里,诸如唐一禾的《七七的号角》 (画稿) 、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等不少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汇聚其中,还有关良、倪贻德、冯法祀、周令钊、刘国枢等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之作,以及王霞宙、杨立光、张振铎等学院各时期美术教育家作品陈列其中。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表示:“我们办过无数场展览, 《七七的号角》一定是布展中会毫不犹豫地放在开篇的作品。首先是画得好,其次是它代表了当年的知识分子面对抗日的一种态度,尽管画面并不大,但它是真正代表国家的主题创作。 ”
《婆媳上冬学》是展览中的另一幅经典。“这幅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冬天婆媳相互搀扶着去上课的情形。这里也包括新中国的移风易俗,因为封建时代没有那么好的婆媳关系,类似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在展览里还有很多。 ”许奋说。 《婆媳上冬学》也是谈到中国画变革话题时总会提及的作品。“它是传统中国画如何向西方写实绘画学习,进行中西融合的重要作品。有关中西文化并举、用艺术表现生活、回归传统,湖北美院从1920年到今天,脚步都特别稳健。” 《美术》杂志主编兼社长尚辉认为。尽管经典云集,但许奋却希望大家用各自的眼光去发掘各自的亮点,这样每个人的观点就会变得很独特。当这些美术作品从多家艺术机构、学校、私人藏家、艺术家个人手中集结并展示时,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历程就勾勒出来了。湖北美院老校友、中央美院教授罗世平在看过展览后,感慨万千:“一是高兴,二是期盼,期待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我看得出,这次文献展办得很认真、做得很全面,校史梳理得也很清楚。”
在校史展示处,另有一些拍摄不算专业的照片,上面记录了湖北美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的事件。“我们以此对照百年学院历史,体现这一年的艰难时刻。虽然这些照片不是艺术品,但却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这也是在我们学校一百年办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 ”许奋说。“以画笔做刀枪” ,湖北美院是有传统的。从抗战胜利到学院回迁武汉,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反内战、反饥饿到新中国的1998年抗洪,湖北美院都以很多艺术创作来宣传。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湖美人再次以艺“抗疫” ,展现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时刻,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同志们无不心系湖北、心系武汉,关切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展览以盛大的规模举办,是中国取得抗疫战略性成果的一种体现。
这些“抗疫”作品与“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为时代发声”“民生与服务社会”“学科历史发展”模块集合,一起在设计类板块里展示。展厅内,是一个个标有编码的巨大箱体,里面“盛放”着设计成果。这是布展和展陈方式采用的打包概念,箱体作为运送作品的包装箱,也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概念。设计与武汉这座城也是有渊源的。2017年,武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申请,在许奋看来,设计之都一定是智力之都,设计同时也是艺术问题,设计之都也应该是未来的艺术之都,“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的设计院都在武汉落户,有关武汉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和艺术有关的项目及内容,几乎也都是由学校实施的” ,他说。
本次展览既是百年的总结,也是未来新百年的开启。展览让我们看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也看到中华民族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这100年中国美术教育所走过的道路。
2021山东美术类统考考试说明大纲
“大匠”齐白石
2021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初试时间的通告
广州美术学院关于2021年广东省考生报考我校专业对应省统考类别要求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目录
2021年山东省高考报名工作通知
施馨予个展“Dream of Dreams”
2021四川美术学院调整理论类考试方式的公告
山东省将逐步推行各类艺术专业省级统考
“唯心造”陶醉的书写日常(古里特展)
“生声”中国当代生态艺术展” 2020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开幕(组图)
逸笔草草间遇见泼墨仙人 台北故宫聚焦梁楷蔡襄
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新增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招生
天然蜜蜡怎么保养,四怕三忌你清楚吗?
王琦版画领衔,刘海粟书法、关山月国画一个都不少!王琦美术博物馆开馆5周年成果汇报展揭幕
值得收藏的珠宝搭配小技巧
巧用天气保护邮票
南宋吉州窑瓷枕讲述一则历史故事
2021年山东省文学编导类统考考试说明
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
好的和田玉最基本的特点
收藏级翡翠该如何选择
深藏台北故宫的雍正乾隆汝釉瓷
2021年山东美术统考考试说明
用当代艺术思考当下现实
民国平定紫砂“富贵寿考”插屏
“福田丹青”福田美术成就展
2021年西藏美术联考时间11月28日
广西烟标背后的故事
2021年山东美术联考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