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其间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清初的画坛,复古与创新两种趋势并存。锐意变革的代表有 “清初四僧”(弘仁、髡残、石涛、朱耷),而崇尚复古的画家则以“四王”为首。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位画家。他们崇尚董源、巨然与“元季四大家”,以摹古为主旨,因受清王室扶植,“四王”画派得以成为画坛正统,从学者众多,影响深远。
“四王”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他们或为师友、或为亲属。
漫步在国博的专题展览“中国古代书画”展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少出自 “四王”的丹青翰墨。而在 “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中,通过首次展出的《清代学者像传》,又使我们有机会得见“四王”神貌,从而进一步跨越时空阻隔,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江苏太仓人,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因其与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及儿子王掞,皆官至一品,世人称其家族为 “四代一品”。
入清后,王时敏以遗民自居不仕,与王鉴共为清初画坛领袖。
王时敏颇得祖父王锡爵喜爱。他自幼研习书画,又得获董其昌亲传。《清史稿》载,“明季画学,董其昌有开继之功,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锡爵晚而抱孙,弥钟爱,居之别业,广收名迹,悉穷秘奥。”就其学画条件而言,真可谓是“出生在终点线”上。
王时敏的山水宗法黄公望,书法则不局限于帖学,以朴拙的隶书见长,受《受禅碑》、《夏承碑》影响较大,他与朱彝尊、郑簠被称作“清初三隶”。
王时敏 《山居图》扇
王时敏《七言律诗轴》
目前正在“中国古代书画”展出
王鉴
王鉴(1598—1677),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曾孙,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染香庵主、弇山后人。
王鉴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以荫仕至廉州太守,入清后再未出仕,以画艺为业。
王鉴的山水受董其昌影响,上溯董源、巨然,专心于元四家,多取法黄公望。其山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青绿设色,皴染兼长”。王鉴虽是王时敏子侄辈,但二者年龄相差不多。他与王时敏同为董其昌弟子,也都是“娄东派”巨擘。
王鉴 《溪山深秀图轴》
王翚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臞樵,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自幼嗜画,秉承家学,深受董其昌“师古”理论影响。
王翚20岁时结识王鉴、王时敏后,摹古技法日益精进;中岁融汇南北宗,集古之大成,又能师法自然,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择以唐人气韵”;晚年尽脱前人窠臼,笔墨自如。
60岁时,王翚以布衣应诏供奉内廷,绘制《康熙南巡图》,获康熙帝褒奖。王翚画风宗学者甚多,形成“虞山派”。称之者曰:“画有南、北,至翚而合”。
王翚 《卢鸿草堂图》
目前正在“中国古代书画”展出
王翚《古木晴川图轴》
目前正在“中国古代书画”展出
临摹莫高窟(组图)
捷克画家穆夏作品在昆明展出
影响制造者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太虚之境”邀你来体验!
非遗“湘”约京华,玩得更年轻更时尚
《水唱船歌—周蓝凌水彩画作品展》香港站将举行
“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泰兴号”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毕加索:一生都没有停留,一直在改变
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城落户潮州
生动庄严的艺术时代 (一) 上古时期:用固定的符号来表达同样的内容
“南风新意——七人画展”亮相东莞
“典亚艺博2019与水墨艺博2019”将举行
草间弥生展览今秋回归纽约,还有全新“无限镜像室”!
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今在东京开幕
耗资300万欧的《夜巡》是如何被修复的
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
2019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新时代汉字风采专题展开幕 传承“汉字之美”
俄罗斯油画精品展即将亮相贵阳
上海书法名家集聚苏州回望创作“初心”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最新个展
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之旅作品展在浙江开幕
恐怕还是北斋适合中国一般人眼光”——葛饰北斋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首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题艺术作品聚焦“礼赞新中国”
第六届湖北美术节暨第四届国际当代艺术节开幕
第二届贵州青年美术双年展在中天美术馆开幕
中国木版水印艺术作品“亮相”伦敦
“墨分五色”中国当代80后水墨艺术展在汉开幕
“西部四杰”国画精品展在京举行
“最小熊猫”等台湾当代雕塑精品亮相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