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级灰”?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对一般人而言,色彩与颜色几乎是同义词,但在绘画领域,色彩是一种颜色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对那种没有联系、比较单一的颜色是不能称之为色彩的,比如一块单一的绿色,在没有受到其它颜色的影响也没有影响到其它颜色时,在固有色观念下,我们可以说它的色相是绿色,它只是一块颜色而不是一种色彩关系。颜色是绝对的,而色彩则是相对的,它可以不太计较色相的准确度,但却非常重视具体对象与周围物象的条件变化关系。比如说一块白衬布的暗部,纯粹用白调黑画上去显得直白生硬,如果加入周围环境和光源等条件的变化调成似白非白(可能有点偏蓝或可能有点偏紫或其它颜色)的颜色画上去,加上周边颜色的相互作用,这个不是白色的颜色却能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物象,并不会让人觉得白衬布变成了蓝衬布或其它颜色的衬布了。这种因条件变换而产生的具有丰富色彩关系的颜色载体我们称之为“灰色”。
由于灰色的产生过程是复杂多变的,有一些现象非常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黑白不分,混淆视听,灰色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颜色。就连语言的色彩里都有,一般的有“灰白”、“灰暗”、“灰不溜丢”、“灰蒙蒙”、“ 灰头灰脑”,而后有“灰孙子”“灰心丧气”,过份的有“面如死灰”“心灰意冷”,夸张的有“死灰复燃”。 长期形成的固有观念,不管是对颜色的认识还是对情感的表达,它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真实,但是在绘画形式上却容易模式化,观念上变得僵化生硬,与动态产生的“灰色”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
初学画画的人最容易犯“灰”的毛病,比如在明度上拉不开距离,或者片面追求色彩丰富而调入颜色种类过多,或者是在调色时像搅拌水泥一样反复次数过多,使颜色失去了光泽,或者是调色时平均对待没有倾向性。为了与这种颜色混浊脏乱,画面灰暗的现象相区别,有人在色彩关系恰当,灰得有美感的灰色前面加上“高级”二字。这是“高级灰”的来由。
由“艺术”而向“伟大”迈进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组图)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
从绘画看历代的饮食观与宴席文化
画家和画匠的区别仅在一步之间(图)
葛千涛:老顽童与长鼻子
苏立文给中国当代艺术的遗言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纵论艺术传承与创新
申遗不是摆花架子
“纯爷”吴山明(图)
湖北艺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 美术类七连降
2017吉林美术联考色彩考风景默写的可能性
2017湖北美术联考会考场景速写吗
水墨艺术自有后来人
充斥着残骸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从石谿仿王蒙山水说起
2017年江苏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考生守则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
中国式思维下的油画语言
台北故宫专家:文物不是商品 是文明的载体(图)
严师与高徒(图)
广东省2017年艺术类专业报名常见问答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组图)
欧阳中石:练书法不可偏信下苦功 应以少胜多
女艺术家海伦·马滕获英国特纳奖 年仅31岁(组图)
小延安与上海画家
公共建筑需要广泛听取市民意见
湖北艺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 美术类竟达七连降
台湾收藏家何国庆:追慕晚明文士
问诊当代山水画创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