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高考入场券”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近日举行,51万余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尽管是学业水平测试,但由于成绩等级与高考直接挂钩,关乎考生的 前途命运,因而受到考生、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称之“小高考”。有的中学不惜打破正常教学秩序,停掉两三周的主课,为的是给“小高考”让路,让学生多些 时间准备;不少学校多次组织模拟测验和考试,让学生们“演习”“练兵”, 以便在“小高考”中好好发挥,赢在“高考起跑线上”。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 生信息。“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然而在现实中,学业水平测试却演变成了另一种高考。难怪 老师和家长感叹:这样让考生“吃二次苦,受两遍罪”,与“一考定终身”能有多大区别?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改革,一直想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但是,这种状况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政策预期都想让高考改头换面,可是,在现实中却大打折扣,步履维艰。春季高考的制度设计并没有错,但它的式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十多年。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的高考,应当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按照有助于高 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 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但从已实行“新课改高考”的十多个省份来看,人们普遍反映“比较平稳”,与以往高考“有一定衔接”。其实这些评 价的潜台词是:与过去的高考相比,“新课改高考”并没有太大变化。 高考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呢?其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改革不能在沙滩上建楼,必须有基础教育改革的 土壤,而目前应试教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高考改革在与之博弈的过程中,“打折”、“走样”的现象在所难免;二是人们对高考改革的心态很矛盾、很纠结:对 现行高考不满意,对一些改革不放心;不给高校招生自主权不行,给的太多也不行;不给偏才怪才“绿色通道”不行,“通道”太大太宽也不行……高考改革,时常 在这种两难境地中蹒跚而行。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 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在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中,高考改革的前景 清晰可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高考”呼之欲出。对此,人们热切期待着。
“日中友好会馆馆藏中国名画展”拉开帷幕
江锦世书画展昨开幕
“重塑东方美”画展4月在宁沪两地举行
大路画展在京举行
杨海滨花鸟画展在京开幕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书画展故宫开幕
袁野画展亮相
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举行
五泉山万源阁举办钱舜举国画展
淋漓尽致 清新愉悦 赵明水彩画展开幕
百花献瑞——梦鸿画展河南开幕
国博展出李自健油画展
砚文化暨书画展在沪开幕
孙家珮画展 在常熟博物馆开幕
方骏中国画展开幕
“冰雪·红梅——于志学、荣宏君国画展”开幕
刘石赵水庆李益兵张颖书画展开幕
柏乡汉牡丹节办农民画展
马斌画展将举办
重庆市女子书画展5月1日开展
第二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展在定西举行
何水法书画展在洛阳开展
汪涛画展开幕
“人性与爱”油画展亮相国博
第六届广东省版画展在东莞展出
丛泽智书画展暨“画美三河湖”书画摄影大赛启动
萧采洲山水画展开幕 首日订走20多幅作品
“人文甘肃、生态画展”在甘肃画院开展
林鸣岗双画展在港开幕
杜诗书画展沪上展出